《当代北京足球史话》四、大学生足球人才辈出(1)

民国年代喜欢足球的主体是学生,后来成为足球人才的不乏大学生。

要说民国时代对北京足球贡献最大的当属北京辅仁大学。30年代初,辅仁大学足球运动刚刚兴起,校足球队叫友谊队,不久改名“辅友”队。到了30年代末,辅大教育、史学等系的一些同学,在外籍教师赞助下,以“辅友”队为基础,组成了“紫星”足球队。球队的宗旨是发展足球运动,以球会友,切磋球艺。平时主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在训练和比赛中讲究球技,注重球风。球队主力队员李凤楼,这时已声震华北,他和叶德禄、唐国梁、张之桢等人,各怀绝技,屡屡打败其他球队。1933年,辅大的李凤楼和其他8人,被选为北平代表队队员,参加旧中国第五届全国运动会的足球比赛。当时北平队队员有:王与民、徐裴民、李凤楼、杨约翰、熊大缜、杨普智、张国成、林松发、张之桢、武贵成、谢继先、唐国梁、房歌春、左登金、叶德禄等。

30年代,北平每年春秋两季举办社会上业余队之间的联赛和辅仁、清华、燕京、师大、北大五所大学足球联赛。赛事颇旺,观众如潮。辅大紫星队在两大联赛中,以纯熟的球技和优良的球风,多次夺冠,享誉北平。

谈辅仁足球,不能不提李凤楼。李凤楼生于1912年,通县人,1934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先后在辅仁中学、辅仁大学任教。1944年后历任辅仁大学体育部副主任、主任、副教授、教授。 李凤楼自幼酷爱体育,尤其是足球运动。青年时代曾参加北方著名的“北华”、“北宁”、“紫星”等足球队,辗转国内外进行比赛,以他的高超球技、良好球风、高尚的体育道德修养,赢得了同行们的尊敬,受到了广大足球爱好者的喜爱。在当时,南方有球王李惠堂,北方有球王李凤楼,被冠以“南李”、“北李”的美称。40年代至50年代初,李凤楼不仅率队参加一系列的传统比赛,还积极带队参加每年秋季为冬季救济贫苦民众在北平举行的各种义赛。此外,他还多次应邀率队赴天津、青岛参加义赛,为劳苦大众募捐。

那时,紫星队常在辅仁大学足球场与利华、师大、燕友(由在京的朝鲜籍球员组成)等队进行角逐,吸引了众多球迷。

紫星队还拥有技艺精湛的第二梯队,即辅仁中学(今北京十三中)的紫光足球队,后来成为新中国的首批国家队队员的曹桂明就是由紫光队到紫星队的。

在辅仁大学足球队中不仅产生了后来第一批中国国家队和北京队队员,而且他们在各自专业都学有所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