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凌晨4点半》无论何时,勤奋都是成功的捷径(10)

记住!最好的往往都在下一次

哈佛学子艾伦,是一个志向高远的孩子,他曾经以全额奖学金赢得哈佛大学的青睐。在他刚入哈佛的时候,给他印象最深的一堂课,是沙尔老师的一次公开讲座。沙尔教授在讲座中对同学们说:“我希望你们记住:最好的,在下一次。”

沙尔教授对他的学生们说:“现在所取得的成就与你希望取得的成就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也许在同班同学里面,你已经是最优秀的了,但是和其他人比呢?为取得的成绩而开心是应该的,这表明你向理想前进了一步,虽然是小小的一步,但是也缩短了中间的距离,不是吗?但是要在心里时刻记着,自己还能够做得更好!这样,才能更快地向理想靠近。”

爱迪生是众所周知的大发明家,他的成功无不体现着寄希望于下一次的精神。据说爱迪生为了找到一种合适的灯丝,前后经历了不下1600多次的失败,最后才得以成功。

虽然在1821年,英国的科学家戴维和法拉第就发明了利用炭棒做灯丝的电弧灯,但是在爱迪生看来,这种电弧灯并不适用,而且光线太过刺眼,使用一次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最重要的是持续时间不长。对此,爱迪生暗下决心,要找到一种可以发出柔和灯光的电灯,让千家万户都能用得上。

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试验,找出一种可以作为灯丝的材料。爱迪生发现,用传统的炭条做灯丝,可是只要一通电灯丝就断了。用钌、铬等金属做灯丝,通电后,也只是亮了片刻,也会被烧断……就这样,爱迪生前后共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

在爱迪生看来,每一次的失败,都是向成功靠近一步。他相信下一次自己一定会成功,正是这样的一种心态,使得他不断地前行,继续着自己的试验。

最后,经过严密的试验,爱迪生发现如果用炭化后的日本竹丝来做灯丝效果是最好的。后来,人们一直使用这种用竹丝做灯丝的灯泡。爱迪生正是借助下一次是最好的,使自己在成功的道路上,顺利地走过了失败。据了解,在爱迪生去世的那一晚,整个美国为了纪念他发明了此种灯丝的灯泡,停电一分钟,就连自由女神的灯光也不例外。

哈佛学子每次取得成就之后,都会在心中告诉自己,这还不是最棒的,还有下一次,下一次一定会做得更好!

你能说出怎么样才是最好的吗?其实最好的永远在下一次,而下一次在将来的某一天。因为还没有达到,才能激发你追逐的动力。每次取得好的成绩,可以小小地自得一下:我原来挺厉害的嘛!但也要清醒地告诉自己,这还不是我想要的结果。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你想到那高高的山顶看日出日落,而现在不过是在半山腰。虽然也有草木青葱、百花盛开的美景,但是毕竟不是你的梦想所在!所以就先歇歇脚,然后继续向着山顶出发吧:那里的美景更值得期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