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导论》第4章 自我(19)

一天夜晚,在图书馆里呆了很久之后,你和你最好的朋友万达·巴格(Wanda Bagg)(或沃尔特【Walter】,如果你喜欢的话)决定在海文大学(College Haven)放纵一下。你还不来不及阻止,万达就到了一辆碰巧驶入大街的压路机前。万达被压得粉碎。面对这恐怖的一幕,你中风了。幸运的是,著名的神经外科医生哈根达斯(Hagendaas)博士正去这所大学访问,恰好也在去海文大学的路上。他飞快地把你和万达送到医疗中心,并在那里主持进行了一个“人体移植”手术。他取出万达的大脑--它竟然没有被压路机损坏,真是不可思议--放入你原来大脑的位置,你的大脑因中风而受到了严重损害。几天之后,发生了如下的斗争:万达的父母宣称他们没有义务继续支付医疗费。毕竟,万达被压路机压死了。你的父母也宣称他们没有义务继续支付医疗费。毕竟,你已经死于中风。那么,很显然,有一个基本的问题需要回答:谁是躺在医疗中心的那个人?是万达?是你?还是完全另一个人?为了讨论方便,让我们把躺在病床上的那个人叫作施万达吧。我们有什么理由相信施万达就是万达?倘若人的自我意识、思想、信念和情感就是所有的心理现象,那么,我们自然可以作出结论说,一个人的大脑在哪里,她就在哪里(假设我们的心理特征更可能“位于”大脑,而不是在比如说我们左脚最小的脚趾上)。施万达会记得和你出发去海文大学;她会记得收到的大学录取函,上面写着:“亲爱的万达,很高兴通知你……”;她会记得在上学第一天的下午被万达的妈妈拥抱。就是说,施万达会相信她是万达。

尽管施万达相信自己是万达,但这一事实本身并不能保证她就是万达。我们有任何根据坚持认为施万达就是万达,而不是某个受蛊惑而自以为她是万达的人吗?我们如何能够确定施万达关于万达的记忆是真正的记忆还是纯粹清晰显现的记忆呢?根据我们所了解的关于洛克的记忆理论的论述,在这一点上,我们没有正当理由诉诸施万达和万达的自我同一性,因为这正是我们试图要确定的东西。换言之,我们无法基于施万达是万达而主张它们是真正的记忆。

或许,暂停这种循环是可能的。我们为什么不能这样说:施万达关于万达的记忆是真正的记忆,因为正在回忆的大脑与那个具有原初经验的大脑是同一个大脑。因此,这些经验保存在经受它们的那个器官中。尽管这种说法所给出的回应具有最初的合理性,但是,它未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假设施万达就是万达--记得学骑自行车的经验。尽管所讨论的大脑确是同一个,但是,我们全都明白,仅有大脑是无法学骑自行车的。实际上,仅有大脑也不会记得曾学过骑自行车。人学骑自行车,也是人记得曾学过骑自行车。而我们试图要回答的问题是,施万达(记得的那个人)是否与万达(曾学过骑自行车的那个人)是同一个人。对两者所涉都是同一个大脑这一事实的诉诸,并不能为我们提供一条走出洛克循环的道路。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