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报国:何思源传》第一章 曹州府人(5)

凝香园历尽沧桑,现在还依然在牡丹花开时节迎接观花客人。1996年,何思源之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在其父亲百年诞辰时来到故里,曾到凝香园观赏牡丹。

何觐之后,何家是书香传家,却很少有人仕进,但在曹州一代仍是名门望族。

何思源的父亲何嵩山,字俊岭,号筱峰。何家虽然家道中落,但数代簪缨,书香不绝,到何嵩山这一代,读书的种子还在。对何家这种人家的男子来说,首要的入仕之路仍是参加科举。科举制度从唐太宗开始,成了历代政权遴选官吏和士子进身的定规。清人入关之后,还是沿用明代的规章,所以读书人仍把科举视为正途。何思源的父亲何嵩山在家乡举业达到的资格是“生员”。生员,就是我们通常称的中“秀才”,是为科举求功名奠定的一个基础,但秀才只是在乡里有了一个地位,要想步上正式的仕途,还得在更高一级的乡试中考中举人不可,然而蹭蹬场屋,白首不中的也大有人在。何嵩山没有中举,他和大多数的读书人的道路一样,做私塾先生和悬壶济世,行医糊口。

何嵩山娶妻王氏,生有两女一男,两女为大,那男孩便是何思源。何思源的大姐早夭,二姐嫁给曹县朱家,朱家是大户,先前曾有一千多顷土地,可是二姐命运不济,早早守寡,于是就带着一个叫健亭的儿子(现在朱健亭已是九十多岁高龄,还在菏泽古城墙下居住),在菏泽城里的何家居住。

何思源,字仙槎,乳名金鼎,街坊邻居一般都叫他“鼎”。曹州尚武,在明清时期,曾和徐州、沧州、青州并称“四大武术之乡”,故小时候的何思源常打拳弄棒,这是他的精神底子,爱侠义、豪迈,虽是一介文人,也难掩他为人处事的豪侠性格。曹州地面上每到秋冬的闲暇季节,当地的民众常常组织起来,练武强身,这里的人称为“拉架子”,这里流行有二十多个拳种,主要有梅花拳、洪拳、炮拳、螳螂拳、太极拳等。人们常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破旧屋子里,在野外的漫漫的场地上,即使大雪飞舞,那些习武的人常是光着脊梁,你一拳,我一脚,招招见精神。鲁西南有这样的儿歌:“一月二月去踢腿,松松拉拉打个滚;三月四月去练拳,比比划划自顾玩;五月六月练大刀,悠来晃去挑眉梢;七月八月练标枪,手脚划破脸扎伤;九月十月练棍棒,一棍打得屋梁晃;十一十二功练完,回家吃碗羊肉丸。”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