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传》第一章 菊花的皇(15)

还有一些士子自视很高,比如盛唐时期李杜,李白不用说,他曾豪迈地宣言要“济苍生”、“安社稷”;杜甫也说自己“窃比稷与契”,把“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但由于取士数量所限,或者由于官僚把持,才高者不第的现象在所难免。下第的士子面对黜落的现实,自然难免心存怨望。

在《全唐诗话?卷三》载贾岛事:

晋公度初立第于街西兴化里,凿池种竹,起台榭。岛方下第,或以为执政恶之,故不在选,怨愤题诗曰:“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

最后两句已经像耍孩子脾气,在对天诅咒了。

南宋流传下来的有《得意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相对于得意就又有了《失意诗》:“寡妇携儿泣,将军被敌擒。失恩宫女面,下第举子心。”可见,得志与失意,荣耀与羞惭,是以及第与否为分界的,科举之途的坎坷就可想而知了。连唐代的著名诗人孟浩然、杜甫、杜荀鹤、孟郊这样的才士,也屡试不第,只好发出“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的感叹。干谒权豪的羞惭,增加了举子的心理失落,一旦不第,就会给士人造成强烈的刺激。

黄巢也经历着科举,他被寄予了家族的希望。但黄巢并不幸运,和很多士子一样,他也落榜了。

落榜的黄巢,自然不甘心,更不服气。看着中举者们“曲江赐宴”张扬兴奋,落榜者更加落寞,他在曲江附近找了个小酒馆,几碟小菜,一壶冷酒,以解忧愁。

青年黄巢早已不是那个五岁时懵懂的孩童,二十多年,习文练武,黄巢已是满腹经纶、武艺超群,在家乡有一帮能使枪棒的好兄弟,他们在一起贩卖私盐,一起闯江湖活得也是痛快。而今又一次的长安落第,自己又如何面对父亲的殷切期待,他知道父亲非常想让他考中,能光宗耀祖。自己也很努力,也很自负,感觉这次考试凭自己的才气舍我其谁?可结果还是失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