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有一点需要我们介绍一下,因为兵书,兵法多是一个人的见解,所以里面有很多内容并不能让大家信服,尤其是作者本身并不知名,又没有什么著名的战役,那么他所写的兵书,就很容易被人当做“纸上谈兵”。所以像这些兵书大多都假托一个前世著名的人物所作,这样大家很容易相信书中所载的内容,并以此作为自己行军打仗的指南,这些甘愿舍弃姓名的兵法大家值得我们这些后辈为其浮一大白。还有要说明的一点就是,这里的假托与明清之时写小说的文人用假名作文是不同的,明清之时由于元朝所定的“巫、娼、大神、梆、剃头、吹手、戏子、街、卖糖”九流,在街上讲演小说,变文的艺人属于“戏子”“街”这一行列,为其写文之人更是被视为不入流的文人,所以明清写小说之人多不用真名。这点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先前那些甘愿舍弃姓名而伪托上古圣贤所作的士人与后世逼于无奈才托假名的文人之间是不相同。当然在先秦有三个人所写兵书,光明正大的属着自己的姓名,这三个人就是孙武、吴起、孙膑,因为这三人领军打仗未尝一败。
不过现在的吴起还没有达到后来在魏国时的辉煌,现在的他只有在青灯下苦读别人的兵书。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即使是天才在困厄之际,吴起在研读《六韬》的时候,总是为《六韬》中的真知灼见所打动,《六韬》的内容也在不知不觉地融合在吴起的心中,成为吴起日后行军打仗,决胜庙堂的重要宝物。
可以说吴起日后在魏国、楚国的变法,很大的程度上采纳了《六韬》等兵书中对于国家治理的办法。在两千年前那个“千载未遇的变局”中,先秦的那些士人们心中包含的是天下,就算是只讲行军打仗的兵书,那些忧患的士人们也将他们对治理天下的思想囊括在这薄薄的兵法之中。而且《六韬》中有一点至关重要。可以说正是因为它,才开启了法家“法、术、势”的先河,因为《六韬》中包含着一种思想,一种思维,这种思维正是对周天子式微,诸侯叛乱的呐喊。因为在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诸国混战是因为周天子统御不力所造成的。所以《六韬》中包含最深的思想就是——权谋论,这影响了吴起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