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灰影:吴起传》第一章 幼年以及那个社会(18)

我举的两个例子是想说明孝贵乎一心,一些人看着不孝顺的举动,行止也许正是对亲人最好的思念。比如阮籍和王戎,守孝全部都是死孝,对母亲去世的悲恸之情当时可以说是无一人可比。所以,儒家的所谓“礼制”对这些人就成为多余的产物,相反依照儒家所谓“礼制”的一些人,比如东汉为了举查孝廉的那些人,他们虽然在墓道中守孝,一守便是三年,五年,十年。可是呢却有很大一批人在墓道守孝,期满后又多出好几个儿子来。

吴起就是这么一个不拘泥于“礼制”的人,他始终记着自己对母亲的承诺,混不好决不回家。所以,在吴起听说母亲去世后,吴起第一反应就是望空大哭三声,然后像没事的人一样继续读书。你能说吴起不爱自己的母亲么?他始终记得自己给母亲的承诺,为完成这一承诺,可以说吴起是把一切都豁出去了,这是真正的孝顺。可是曾申却不这么认为,曾申认为吴起不去守丧就是不孝。没办法这师徒俩因为平时互相看不对眼,缺乏沟通,曾申的用意也是好的,他是想通过让吴起回去守孝,回想母亲与自己当年其乐融融的生活,回忆母亲的音容笑貌,继而感知“孝”的精髓,从而明白什么是“孝”什么是“忠”,这样一通微言大义下来,吴起对儒家的经义就会更为深刻。可是由于师徒俩没沟通,互不了解对方的行为,所以结果就是曾申大怒,并且马上宣布与吴起脱离师徒关系。

吴起也有种,放话说:儒家的东西过时了,学儒家就是学会认几个字,他吴起早就不想学了。放弃儒学的吴起改学起了兵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