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翠湾连红渚,宛似武陵迷(1)

——晁补之的故乡风土与世情

宋朝京畿以东的应天府以及济、单、曹、濮诸州属于黄淮之间的平原地区,这里一马平川,没有山林之胜。偶有几座小山包,也往往淹没在桑麻平野之中。当地百姓大多以禾麦菽麻为主要农作物,种桑养蚕也是主要的农事活动。晁补之在《照碧堂记》中这样写道:

去都而东,顺流千里,皆桑麻平野,无山林登览之胜,然放舟通津门,不再宿至于宋,其城郭闤閈,人民之庶,百货旁午,以视他州,则浩穰亦都也。

照壁堂是应天府的一座城楼,登上这座高楼眺望,满眼都是整整齐齐的桑麻,好像没有什么灵山胜景。然而,这里人烟稠密,货物阜盛,也不枉被宋人称作南京。济州在应天以北隔着单州和曹州的二、三百里之间,风物大体相同。晁补之在考中进士归乡的途中曾留下过这样的诗句来描绘自己的故乡:“千里东归暮景清,桑麻暗地日衔城。”(《及第东归将赴调寄李成季》)此后,在曹、济之间来往之时,晁补之还有“萧萧班马鸣,落日大野中”(《曹州道中》)的诗句,可见这一带平原暮色的高阔空旷。然而,济州的景色并非完全平淡无奇。

毗连着济州城的巨野泽,是由古济水积聚而成的一个大湖泊,这里另有一番风致。巨野大泽的形成可以上溯到远古时期,后来水面逐渐北移,便形成了以梁山为中心的水泊。由于湖面广大,水草丰美,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一片风光旖旎的景色。夏秋时节,有鸥鸟飞翔,荷花映日,连绵不断的蒲草芦苇更是如硕大无比的碧色巨毯,平铺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旖旎的自然风常常让人沉醉。元符二年六月,晁补之在和他的族叔——著名词人晁端礼话别南行的时候,曾乘舟游览梁山伯并留下了《满庭芳》、《满江红》等几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其中,他的《满庭芳》写道:

鸥起苹中,鱼惊荷底,画船天上来时。翠湾红渚,宛似武陵迷。更晚青山更好,孤云带、远雨丝垂。清歌里,金尊未掩,谁使动分携。竹林、高晋软,阿咸潇散,犹愧风期。便弃官终隐,钓叟苔矶。纵是鸣鸿云外,应念我、垂翼低飞。新词好,他年认取,天际片帆归。

词的上片以清新流丽之笔写出了梁山伯的优美风光。白鸥绿苹、碧水红花,画船轻泛在青山倒影之中。黄昏里,朦胧烟雨,丝丝拂面,带来阵阵凉意。一曲曲清歌缭绕在耳际,在这样的时刻,怎么能让人舍得别离?这是宋代文人最早正面描写梁山水泊风光的文字。

因为地似水乡,当地的百姓因而也大多“赖其蒲、渔之利”,或捕鱼为业,或编织芦席蒲苫以为生计。在太平的年景,水泊周围的百姓凭借着勤劳的双手,生活也算得上平静安逸。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