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12 孩子早晚磨蹭急死人(2)

幼儿睡眠需要的时间较多,一天至少要保证十二个小时以上,有的孩子不是天生就不喜欢睡觉。幼儿期间,孩子们正处于对外界事物好奇的阶段,他们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外界的一切变化和各种事物都会强烈地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在幼儿园待了一天,十分想念还没摸够玩够的家里的玩具,孩子们什么都想看、想听,什么都想玩儿,什么都想要尝试一下,玩得兴奋起来,大脑过于活跃,就很难控制自己的神经活动,尽管身体已经很疲乏了,但大脑控制能力减弱,不到困得睁不开眼,他们是不会甘心闭上眼睛去睡觉的。

还有,孩子在幼儿园已经生活了整整一天了,那里的生活使他感到身心特别受拘束,而他在自己的家里,在父母面前,已经养成了自由活动的习惯,也较为任性放松,甚至放纵自己,于是,回到家之后,他感到自己特别需要放松一下,越放松就越感到格外兴奋,因此不容易入睡。另外,孩子一天都没有看到父母了,他特别想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面前多玩一会儿,尤其是一想到明天还要出门上幼儿园,不能自由地享受此时此刻这种幸福和快乐,他就不敢睡,心想要是睁着眼,就能让这种幸福的时光一直停留在晚上,“讨厌”的早晨就永远不会到来。而如果晚上没有睡好,或者睡前没有被父母很好地对待,孩子早上自然就显得无精打采,心情不好,对父母也心怀不满,因此就会赖着不起床不洗漱不出门。

每天晚上、早上都在与孩子“周旋”的父母们,往往都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最后,都在孩子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的最后使出“杀手锏”——怒吼或打。那时候,往往再赖皮的孩子都会吓得不敢出声,乖乖地睡去或起床。然而睡前惩罚孩子的家长可能都没有留心注意到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孩子的心理健康。每天晚上,孩子的睡眠既是大脑休息、消除疲劳的有效手段,也是大脑对白天所见所闻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加工和提炼的过程,是大脑潜意识开始活动的过程。如果每天临睡前受到父母严厉的惩罚,无疑会影响孩子晚上睡眠前的情绪,孩子会因为父母的态度而感到委屈,心生不满却要压抑,甚至感到恐惧不安,不但不利于孩子松弛神经,反倒会更加压抑和绷紧孩子的大脑和神经。

当孩子入睡后,这种不良的情绪状态会抑制孩子对有益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同时,会把老师、小伙伴在白天对他传递的一些中性的行为甚至是友好的行为理解为敌意。这些潜意识的活动是孩子晚上在睡眠状态时大脑无意识加工出来的,我们成人无法现场干预这种变化,也无法合理引导孩子。反过来,潜意识在白天又会通过孩子的行为和个性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来,因此,睡觉前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言行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意识形态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一定要注意睡前对孩子的态度,尽量不要在睡前对孩子怒吼或责打孩子。

再有,孩子每天早上起床之后的精神状态对孩子一天的心理状态的影响都非常大,如果早上父母因为起床和出门的事情与孩子之间的对抗过于激烈,孩子会在幼儿园门口与父母分别时,开始担忧父母会不会爱自己,是不是生自己的气了?晚上是不是就不来接自己了?这样,孩子一天都会在很不愉快的心情中度过,即使有好玩的活动令他高兴的事情发生时,他虽然也会短暂地兴高采烈,但不愉快的情绪并没有消失,而是被压抑到潜意识中,加深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要知道,自己让父母产生愤怒,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压力极大的事。而且,那些神经较弱较敏感的孩子,在早上对噪音非常敏感,敏感的孩子也会因父母的情绪状态而烦躁。总之,在每天睡前和早起时,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在日深月久、点滴渗透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