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之上:刘汉元和他的商业哲学》第四章 沉默的品质与力量(8)

恰到好处的经销商管理

对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基础管理重新梳理建设之后,通威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体格强壮,为后来的全国性大规模发展和2004年成功上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什么这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制定主要是在1996 年及以后,而不是1992年或者更早?原因是:太早,通威还没有获得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对关键环节体会不深,制定的制度就可能不符合实际;只有大规模发展了四五年之后,对所有的人事物有了深刻经历,对各个环节怎样做是对的、错的,未来该怎样判断等,从刘汉元到高管到中层干部,都有了清楚的认识之后,这一系列管理制度才能准确、合理地制定出来,而不是盲人摸象、隔山打牛……

另一方面,1996年正好进入行业低谷期,天赐机会给刘汉元,让他在需要并有时间进行内部治理之时,利用已积累下的十来年的实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来做这件事。而那些借1992年之势甚至更晚成立的竞争对手们,此时绝大多数实力和经验尚有欠缺,只能忙于应对市场危机。企业高下立判。

还有一个原因是,刘汉元出身农民,知道饲料这一生产资料对养殖户的重要性,必须实实在在地做到优质低价,因此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静下心来埋头去做好每一件事,而不是玩一些花里胡哨的噱头。面对农民,生产出来的产品,除了实在、厚道,还有什么可讲究的?

所以,在最艰难的1996年,大量饲料企业纷纷亏损倒闭之时,通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销售,两手都硬,最终使销售收入增长了10%。进入1997年,刘汉元似乎该喘一口气了。

他似乎想看看抓了整整一年的基础管理,在1997年里能取得什么样的实际成效。不料,到夏天时突然爆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突如其来的危机席卷而过之后,他发现,这次金融危机简直是天赐良机,使通威可以对之前未曾兼顾到的经销商进行科学的培训管理——

1997年年底,金融危机带来的震荡已经波及内地,此时国内通货紧缩的滞后效应依然存在,市场消费本就不足,而企业出口骤降,大量产品转入内地销售致使内地市场竞争骤然白热化,市场彻底进入买方市场阶段。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