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之上:刘汉元和他的商业哲学》第三章 快与慢的辩证法:管理的内因与外因(14)

第四是“一”,则是事事争创一流。短缺经济时代能拿出产品来就是老大,一旦供过于求,一旦在市场供应非常丰富的条件下,不是生产出来就行了,而是生产出来之后你还得有竞争优势,包括成本优势、使用价值优势、服务优势等,客户才会选择你。所以,竞争之下常常是前一、二、三名才能生存,四、五、六名最后都倒下了。因此通威做事总是精益求精,卓越和杰出永远和企业伴随在一起。这就是通威追求的“一”。回想这么多年的经营,刘汉元非常深切地感受到,在规范员工行为、规范公司行为、理顺公司和理顺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的时候,“诚信正一”确实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南针,为企业的长治久安和高速发展提供了一种坚实的保障和方向。

有了这4个字,实实在在地遵循,刘汉元终于觉得踏实了。

从此通威发展速度再快,也有与之相匹配的思想底蕴来进行支撑。

1994年,通威产销以同比超过两倍的增速达到61300吨,销售收入达到4亿元人民币。该年,通威在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举办的“全国饲料行业百强企业”评选活动中跻身前10强,通威水产饲料在国家科委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上获金奖。1995年,“通威牌”系列饲料被评为“全国十大名牌饲料”,同年,通威集团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中国企业评价协会联合评定为“500家最大私营企业第二位”。

这些奖项,代表了企业质量和信用的卓越,又成了下一步企业营销宣传的一部分。

这个土生土长的标本式草根企业,没有空降的海归,没有西方企业管理制度的直接嫁接,生产的也不是时尚现代的城市人群需求的产品,所思所想所做全部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的所思所想所做,因此它的经营管理也非常实在,扎扎实实地追求着这个社会本质上的东西……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