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之上:刘汉元和他的商业哲学》第三章 快与慢的辩证法:管理的内因与外因(3)

“鱼饲料方面,要做全国第一。具体而言是在产品质量、数量、规格和销售上,要始终保持全国第一的地位,保持拳头产品的强大优势;畜禽饲料方面,也要生产一流产品,和各个时期市场上高标准厂家的产品不相上下。” 同时,还要创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他说:“用户面对名牌,就等于在审视一个企业的整体形象。”

他认为:“有了战略目标,通威就有了精神。”

战略就是方向和高度。战略确定之后,刘汉元再回头审视企业,看看各个方面的能力离达到这样的战略高度还有多大的差距。“‘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只有按大企业的要求来架构企业的方方面面,你才能在执行上接近大企业的目标。”否则,企业误打误撞地靠时代变革赋予的机会,依靠跟潮流、碰运气,不可能一直成功。正如罗伯特?欧文所说,“目标决定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没有目标,你会是什么人呢?

——审视一圈下来,刘汉元发现,初创的通威需要着手去提升的管理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现代人事管理之父,人本管理的先驱。

头绪太多,人才、企业文化、思想观念、质量管理、市场营销、品牌打造等方方面面,都需要重新搭建——事实上这些方面,过去从未正式系统地搭建过。

此时,通威的发展眼光开始向内审视,企业好像一下“慢”了下来。而此时的慢,是为了将来的快,不慢下来,快从何来?不慢下来,怎能达到李嘉诚说的“不疾而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