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之上:刘汉元和他的商业哲学》第二章 转型与第一桶金(12)

换个角度看,他的竞争对手其实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

当别人采用刘汉元的养鱼方式和他创造的饵料系数生产饲料来同他竞争之时,刘汉元只要超越自己,进一步研制出更低饵料系数的饲料,也就是用更少的饲料养出同等产量和品质更好的鱼,就能为养殖户大大节约成本,他就能战胜竞争对手。这是铁定的市场规律。

而科研,正是他之所长。而且他一直是以科研之名介入养殖和生产的,因此他必须在科研上有新的建树,方能名正言顺地把厂继续办好办大。

以上多种因素,促使刘汉元作出了决策。

一方面,面对厂门前排队争相购买“科力”饲料的人群,刘汉元强化了“现款现货”的销售政策,以保障自己良性的现金流。同时以此为基础积极扩大产能,1987、1988两年进行了两次扩建,增购了多种机器设备和粉碎机、锅炉等,日产饲料从两三吨增加到十七八吨,最高达到日产20吨,以满足用户需要。1988年产量翻番达2200 吨,1989年为3100吨,1990年达到了4500吨,远销到了省内外。

通过这组数据的变化,还可以看出四川省和全国水产养殖面积增长的曲线,即全国人民对鱼的消费增长的曲线,五年之间消费增长了六七倍!而这些都是刘汉元发明渠道金属网箱流水式养鱼激活了市场之后带来的变化。需要说明的是,从那时至今,全国最终大规模实施的水产养殖方式,并非流水式网箱养鱼,仍然是遍布各地的天然和人工的鱼塘、水库网箱。能进行流水网箱养鱼的自然条件,毕竟有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