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新词典》影视艺界

5 影视艺界

【替】

词义:即“替身”,在影视圈是对替身演员这一职业的简称,经常作为组词后缀使用。

考源:随着影视产业的高速发展,原本居于幕后的替身演员也渐渐成为广大观众熟知,并出现细分化的趋势。如替演文戏(多为全景镜头或背后镜头)的替身称为“文替”(教育部公布的171个新词之一);替演武打、惊险特技等高难度镜头的称为“武替”;为大牌代演裸体镜头的称为“裸替”。此外还有调整摄像机位、打光时替代演员的“光替”,乃至专门拍摄多次重复进食镜头的“饭替”(171个新词之一),可谓不一而足。其影响甚至波及其他范围,如代笔之人便也被称为了“笔替”。

辨析:以替身为描述对象的新词不断涌现,表明这一长期活跃在银幕电视上却只能作为边缘角色存在的职业正逐步被大众认识。而在这些词语后面,也隐藏着普通观众对于“替身”和“演员”,尤其是“大牌演员”的认知所存在的矛盾情感。一方面,使用替身早已经成为见怪不怪的正常行为。而另一方面,人们潜意识里仍有着用替身是“作假”、“耍大牌”的隐晦想法。由于替身演员和演员在待遇上的悬殊差距,更是激起同样身处弱势者的不公感。众多以“替”为后缀的词语的产生,与其说是人们在更多关注那些替身,不如说是借此来表达对那些坐拥丰厚片酬、却动辄使用替身蒙混的大牌明星的不满。而洞悉观众此种心态的圈内人士,在为影视作品做宣传时也常用“主演亲自上阵、不用替身”之类的宣称来吸引观众。其实,观众觉得用替身是“作假”,却不知拍摄影视本身便是“作假”的过程。既如此,那么替身也一样是这个产业链上的一环。只要用得规范合理,那又何必对其计较太多呢?毕竟,大家都只是看戏而已。

相关词:文替、武替、裸替、饭替、光替

【断背】

词义:教育部公布的2006年度171个新词之一。是对“男同性恋关系”及“男同性恋者”的代称。与另一个指代同性恋的词“同志”有时可互换,但使用时常带有一定的谐谑意味。

考源:“断背”一词,源自华人导演李安执导的影片《断背山》(Brokeback Mountain),片中讲述的是两个美国小伙子之间长达20年却不被社会认同的同性爱恋与纠葛。李安凭借此片夺得威尼斯金狮奖、金球奖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也使得“断背”一词成为现代语境下对男同性恋(男同志)的最为普遍的代称。对男同性恋,还有另一个说法为“基”,为英语“Gay”(男同性恋)的音译。

辨析:随着《断背山》的放映,“断背”一词逐渐替代了“断袖”、“分桃”等中国古代对男性相恋的称呼方式,甚至赶超了“同志”这一九十年代的新词,成为了人们称呼男同性恋关系时使用最多的代称。不仅在网络上如此,在主流媒体上也是如此。如同其他网络新词一样,这个词也具有“去贬义化”、“去批判化”的意味。人们在使用其称呼“同志关系”时,似乎也更多表现出戏谑而非谴责或道德批判。甚至出现了“背背山”这样的搞笑演绎。不过,如果因此就以为同性恋行为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与大众的接受,那恐怕还为时过早。

雷同词:同志、基

【小白兔】

词义:影碟界术语,指DVD影碟中的一种观众互动模式表现手法,即影片播放中出现的“动态链接菜单”的别称。自从影碟格式进入DVD时代,依靠其大存储容量,不仅能够提供比原先更清晰的画质,更使得影碟制作者得以打破传统单线式观影模式,实现观众与影片的互动。其做法就是在影片的某些片段中引入“链接图标”,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看到此图标时,如果用遥控器等操纵光标点击这一图标,即可进入一些“分支片段”。这些分支内容包括幕后花絮、剪辑片段、角色访谈或是多重结局。通过这一方式,DVD便在播放过程中实现了与观影者的“交互”。

考源:DVD中的动态链接菜单为何被称为“小白兔”?其典故来自著名影片《黑客帝国》(Matrix)。片中主角尼奥在接到网络上“Follow the white rabbit”(跟着小白兔)的指示后,接受了一名手臂上纹着一只小白兔的女子的邀请前去酒吧,并在那里邂逅女主角崔尼提。于是“小白兔”便有了引路者的涵义。而《黑客帝国》的D9版DVD碟片中所出现的“动态链接图标”,便采用了片中的小白兔造型,其意义也与影片内容十分契合。虽然各影片中的链接图标各不相同,往往是选取影片中的特色标志,但“小白兔”一词已经深入人心,渐渐成为此类模式菜单的统称。

辨析:“小白兔”的出现可说是电影界对“互动表现手法”的一次尝试。不过对一般观众而言,却并没有对这一新模式给予太大的关注,对其津津乐道者也多为“影碟发烧友”。在国内,这一趋势更为明显。究其原因,除去低端“盗版”DVD的泛滥外,更深层的原因还是由于影视表现手法本身的局限。其所谓“互动”,多为一些无关大局的花絮片段,十分有限。比起电子游戏所能提供的互动体验,实在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分支的加入有时反而会打断主线的叙事,未必能够讨得观者的欢心。游戏和电影作为当今两大高科技多媒体艺术表现手段,彼此间会互相借鉴、共用资源。如两者都越来越依赖计算机动画技术,在叙事过程中插入大量“过场动画”,在游戏过程中借鉴电影运镜手法,创作出所谓“交互式电影”等。而“互动菜单”则是电影借鉴游戏中交互性的尝试,不过带来的也并非一定是好评。“小白兔”出现以来一直处于的尴尬地位,以及对游戏中过场动画过多导致游戏性降低的指责,都说明所谓的“融合”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登船】

词义:网络上对某些知名人士去世的调侃性说法。

考源:“登船”一说,源自美国影片《2012》。片中描绘2012年,世界面临毁灭,各国政府秘密制造数艘“方舟”以期逃过浩劫,但巨额造船费用难以筹措,于是便向全球富豪名流出售天价“船票”以筹资。之后在2011年末到2012年初,当一些政界及财经界名人去世时,便有网友调侃称他们其实是去“登船”了。于是“登船”遂成名人去世的戏谑性指代。

辨析:“登船”一词的兴起,体现了网民们一贯的恶搞戏谑精神。即使在面对2012“世界毁灭”的威胁时,也一样不改本色,拿大腕们开涮。虽然拿别人的去世开玩笑有些不太厚道,但鉴于此说法并无恶意,且还能冲淡一些悲伤之感,因此倒也渐渐流行起来。

【视觉系】

词义:也称“V系”、“VR”,一种起源于欧美、发展于日本的现场摇滚音乐表演形式,基本以多人乐团方式存在。其特征有表演者常化极为浓艳的妆,色彩强烈的染发或假发,穿惊世骇俗的服装,以及夸张的舞台灯光和表演风格等。在广大青少年群体中拥有数量相当的拥趸。

考源:“视觉系”一词源自日语“ヴィジュアル系”,即“Visual系”,译为“视觉系”。其前身可溯源到上世纪70年代欧美的“华丽摇滚”。在日本,这种注重表演视觉效果的音乐呈现方式得以发扬光大,为青少年群体,尤其是女性群体所喜爱。而随着日本流行文化对中国内地的影响渐深,在国内目前也成长起不少视觉系的团体及其“粉丝”。

辨析:视觉系并不是一种音乐类型,虽然多数视觉系团体走的是摇滚路线,但其更多是指这类追求视觉冲击的演绎形式。视觉系的出现,是在如今图像化、视像化的娱乐时代下,音乐表演不再局限于听觉呈现而转向多感官刺激受众趋势的体现。而相比主流的“MV(Music Video)”,即电视音乐,视觉系无疑是更加极端化的表现方式。这与追求表现自我、标新立异的新新人类自然是一拍即合。不过,由于视觉系注重演出者的外表,结果往往给人以“造型夸张就是视觉系”的印象,反而渐渐忽略了其音乐视觉相结合的本来意味,成为以外表取胜的娱乐偶像,这便是一个异化的过程了。

雷同词:杀马特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