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0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向听众和读者[通过《荣景在即》(1992)、《繁荣的21世纪前十年》(1998)、《下一轮经济周期》(2008)等书]灌输这样的观念:消费者本身远比价格/数量图或利率支出/储蓄图上的几条曲线来得重要。消费者的内在动因随时间变化,决定因素不仅包括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测、信心或价格/数量偏好,也与消费者的个人境遇密切相关,且后者会随消费者年龄增加而出现明显变化。
我们中有谁在25岁时会有55岁人的选择偏好?认为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和新晋妈妈,或空巢夫妇,甚或退休人员有相同的消费需求,岂非荒诞不经?走过人生岁月,我们自身和消费需求都在改变。“目标营销101”已经指明,首先要确定最佳客户或最可能购买者,然后针对锁定的个人或群体各个击破。哪有人会向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推销小型面包车或老花镜?要愚蠢到何种地步的金融顾问才会把所有时间都花在20多岁的年轻人身上,游说他们进行投资?或者,哪家越野摩托车生产商会去《现代老年》杂志上刊登广告?这些显而易见的例子当然有些极端,但足以清楚说明我们的消费习惯会随年龄改变。
以快餐业巨头麦当劳为例:60多年来,麦当劳公司的产品选择一直不多,但保证其基本种类都能够得以系统生产、制作,确保品质不变、制作时间最短。表面看来,麦当劳是年轻人之选(汉堡、薯条等),但他们也在不断丰富食品种类,在菜单中加入了沙拉等新品。这些新品种很明显不是为年轻人准备的,而是瞄准了经济领域中最大的消费群体—婴儿潮一代。随着年龄增长,婴儿潮一代一般不在快餐店就餐。但如果他们偶尔选择快餐店的话,也希望吃到更健康的东西。总之,做生意需要适者生存,但老旧残缺的经济理论却万年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