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管理也需讲人性(1)

在南方某大城市的一条商业街里,有多家饮食店,其中有两家相邻的小餐馆,规模差不多,都聘了二十多个员工,都是经营砂锅粥,彼此经营的品种也大同小异,价格也一样。虽说都处于同一竞争市场里,但是他们相处得也算和气,有时还互相串串门,谈谈生意经,不过,人气就大不一样。老王的店差一点,每天能有百分之九十的上座率就很不错了;但老赵的店却特别兴旺,尤其是晚饭至夜宵的这段时间里,经常可以看到他的店门口的凳子上坐满了等位的人。老王暗中也曾指使一些懂行的亲戚朋友去老赵的店里以食客的身份摸底,"刺探军情"。总结这些"密探"得来的情报,情况大概是这样:味道确实很不错,粥里的海鲜分量很足,主要是品种创新比本店快,而且创新品种都挺受市场欢迎,一出来马上就受到热捧,很多客人都是冲他们的新品种而去的。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他们的待客态度比本店好很多,具体表现为热情、耐心,笑容常在脸上,比较积极主动,往往不等客人张嘴,服务就已经走在前头。老王心想:"为什么他们的品种创新会比我们快,比我们更受市场欢迎呢?为什么他们的员工脸上的笑容会比我们的员工灿烂,走路会比我们的员工快呢?"他试图在班前会上多次强调服务态度,可是,收效甚微,员工的脸仍然像木偶似的,走路仍然不紧不慢,特别是那些送餐员,一只手提着饭盒,另一只手上还夹着香烟,活像散步逛街似的。他就曾经接过客人的投诉,说他们的送餐员衣服不整洁,头发也染得五颜六色……于是他重新设计了工作服,要求服务员不能染发,工作服一定要整洁。可是,也一样见不到什么显著效果。他想来想去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那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九,午饭后,老王忽然发现对面老赵的小面包车停在了餐馆的门口。两女一男三个服务员正在提着行李上车,他认出这三个人是老赵餐馆的员工。他心里纳闷:这老赵又在搞什么名堂?莫非是送这几个人到车站让他们回家?他情不自禁地就走过去与老赵搭讪:"呵呵!赵老板要上哪儿去哟?他们几个真幸运,能搭上顺风车!"老赵没有正面回答他,只笑笑说:"出去走走!"但是女孩子嘴快:"我们不是搭顺风车,老板亲自送我们到车站!"老王大为诧异,他轻声问老赵:"打个出租车不就行了,还用劳驾你大老板亲自出阵当车夫?这不多此一举吗?"老赵又笑了笑,还是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三五分钟煮出来的砂锅粥和熬上几十分钟的砂锅粥相同吗?"

老王看着扬尘而去的小汽车,心里还在嘀咕:给他们钱打车和你开车送他们效果还不是一样?

可是,春节长假过后,老王就感到不一样了,过了元宵节已经一周了,他的店只剩下17名员工,有7名员工春节前回家乡后就再不回头了,餐馆人手严重不足,一下子又招不到合适的人,临时招来的,都是生手,又根本没时间培训,工作十分不理想。他自己嘛,为招不到人而陷入忙乱,烦心极了,经常指责员工,结果又走了两个,生意清淡了许多。而老赵那边呢,员工一个不缺,原来多少个现在还是多少个。过年回家的那几个一过年初七也都回来了。餐馆生意一如既往地红红火火。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