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脑潜能开发术》第二章(5)

5.记忆犹如摄像

著有《蜀山剑侠传》、《青城十九侠》等作品的武侠名家还珠楼主李善基,以记忆力惊人闻名友朋。他在写作时,总要翻阅大量的书籍。写《岳飞传》时他借阅了很多书,其中包括《宋史》、《金史》以及其他的一些相关著作。他阅读这些书时速度快得难以想象,经常今天书刚刚到他的手上,第二天就能成段背诵像《高宗本纪》这样的著作了。

学会使用右脑深层学习回路的人,也可以拥有像还珠楼主那样的记忆力。原来看上半个月也记不住的书,现在翻上再三遍就能记住并理解了。记住的资料深深地印刻在大脑的胶片上并储存下来,等到用时就清晰地浮现在脑梅里。

6.摄像记忆利于直觉思维

很多老师或家长认为,右脑记忆训练班的老师们教小孩子念唐诗、背“九九乘法表”,孩子们就算记住了也不懂意思、不会用,根本就是浪费工夫,更别说教他们读《论语》了。

这完全是左脑式“用途论”的思维方法。左脑重理解,左脑记忆需要“先理解后记忆”;右脑重直觉,强调对客观事物直接的洞察和领悟。

三岁甚至八九岁的孩子确实不可能了解唐诗、《论语》的意义,但正是因为这样,才能锻炼他们在记忆时使用“无意识大量记忆”的右脑,而不是“先理解后记忆”的左脑。

运用照相记忆“无意识记住”的东西能成为一种感性。小时候就读唐诗的孩子,能了解诗的诗心,培养其感性。若到了十五六岁才开始读好诗,因为左脑教育的影响,这些孩子够以散文的方式来了解诗,而无法体验到无意识中发自心灵深处的感动。这种感性具有直觉思维的特性,也是右脑能力的体现之一。

国内很多学校给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开设了古文诵读课程,孩子们“不求理解”的记忆恰恰可以开发右脑的潜能,对于以后的记忆和学习都有很大益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