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一起读的简明国学》(57)

三十岁,杜甫回到洛阳,与杨氏结婚。为了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醇”的理想抱负,杜甫三十五岁时来到长安,准备参加第二年的进士考试。但是这注定是一场毫无结果的考试,因为此次考试只是权臣李林甫作秀的一种形式,考试结束后,李林甫为了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厚颜无耻地向唐玄宗汇报说:“好人才全部已被提拔上来了,今年参加考试的人都是些庸才。”结果,天下无一人中举。可怜的杜甫就这样被奸臣耽误了前程。无奈之下,杜甫开始游走于长安,向贵人投赠,以求提高名声,增加被推荐给朝廷的机会。寄人篱下的生活是好过得吗?杜甫在他的诗里说“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看看吧,杜甫的生活每天都是给一些富家子弟牵马坠蹬,别人骑着马,杜甫只能在后面跟着跑;别人吃着肉,杜甫只能吃些剩下的残羹冷炙。经过一段这么悲催的日子,杜甫终于得到一个小官,叫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看这么长的名字,就知道不是什么正职,这个官的主要任务就是看守兵甲仗器、开关库府,说白了就是管仓库,需要时拿着钥匙去开门关门。不管怎么说,杜甫到底有了活干,生活也渐渐稳定下来了。可是,好景不长,在他回家探亲之时,“安史之乱”就爆发了,于是他把家人安顿在富县羌村(陕西境内),就只身投奔在灵武(甘肃省)即位的肃宗去了。真是忠心呀,自己并非朝廷任命的官员,有必要这么急着去报到吗?当然,杜甫这样做也有他自己的打算,你想呀,新皇帝刚刚登基,朝局未稳,各项人事任免还在起草,此时赶往朝廷,虽有危险,但却是大好的时机。

人算不如天算,没等杜甫到达甘肃,叛军已在途中把他劫获,因为杜甫不是什么官员,所以叛军并没有为难他,只是把他押到沦陷后的长安做苦力,这期间他算开了眼界了,亲眼看见了战争的残酷和平民百姓的苦难。一年后,瞅准监工不注意,杜甫冒险逃到唐肃宗的临时驻地--凤翔。对于唐肃宗来说,朝廷初建,政局不稳,这时就有士子投奔,就是为了收买人心考虑,也得授予一个官职呀。果不其然,杜甫当上了左拾遗,这是一个向皇帝直言进谏的官儿,杜甫被后人称为“杜拾遗”也是从这里来的。就是因为这个官的职责,杜甫又倒了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