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佛法书之育儿篇》情绪低谷(3)

当然了,谈到情绪低潮,怎么能不谈抑郁症呢。一家关注抑郁症的澳洲组织“超越忧郁”所提供的数据显示,有四分之一的女性在一生之中会遭遇一次抑郁症。产后抑郁症袭击了澳洲14%刚做妈妈的母亲们。她的一位好友丽萨,就饱受抑郁症的折磨,长达好几个月,刚好转一点又复发了。在没得抑郁症之前,她是一位热情、活泼、活力四射的职业女性,但当抑郁袭来的时候,她变得精疲力尽,无法自立,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我饶有兴趣地听着她参加团体工作坊的故事,她读我的第一本书《写给妈妈的佛法书》时,意外发现,很多工作坊里的咨询顾问给出的建议,居然和佛陀的教导密切相关。当越来越多的药物被用来治疗抑郁症,专业医师们也开始意识到,是时候应用思想来对治这种难缠的病了。

治疗抑郁症最常用的疗法是“认知行为疗法”,它让人们了解到,我们思考的方式会影响我们的感觉。它也教会我们,对于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是可以有不同的选择的,我们需要实事求是地思考,而不是消极思考(甚至应该更积极一些)。

丽萨在她的笔记本里,用粗体写了这样一句话:“让我们感觉糟糕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后面是佛陀著名的开示:“我们是我们所想的,所有的一切都和我们的思想有关。我们用思想制造了这个世界。”她的笔记本里有好几条句子,都关于消极思想与糟糕情绪之间的联系。

紧跟着的就是练习,改变负面思考模式,用更实际的想法来替换它们。我们也许会想:“尽管超市里遇见的那个女人认识我,但她偏偏假装没注意到我,因为她讨厌我。”我们可以用更实际的想法来替换:“她没有看到我”、“她没有认出我来”、“她正忙着,没空停下来”、“她正困在自己的问题之中”、“当她买东西时,不怎么会去社交”,甚至是“是不是只有我先接纳自己,然后人们才会欣赏我?”

丽萨在她笔记本的边上写道:“培养出挑战自己念头的习惯是需要时间的,继续练习。”她笔记本里有一点没说,那就是需要先觉察我们的念头,然后才可以转换它。我们要有能力先看到它们,不然就会被它们牵着鼻子走,彻底占据我们的生活。提醒自己,保持对念头的觉察。

丽萨在工作坊里学到的避免焦虑的另外一个方式,是更全然地活在当下,特别要留意的是我们的感官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我做的饭菜味道如何?注意人际互动的细节和微妙之处。一天之中,我们错过了太多这些精微的感受了。

就像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所做的那样,丽萨参加的工作坊的导师们,也传授了一系列的打坐办法,把打坐看成是治疗抑郁并防止复发的有效工具,他们把打坐看成是截断负面思想之流并变得更冷静的好办法。很多师傅也警告说,打坐并非对所有在抑郁症中挣扎的人都有效,也许其他的办法会更适合某些人呢。

我和丽萨时常通电话。一个年轻妈妈的孤独,让来自他人的关心显得格外的珍贵。我知道她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对自己的要求高得不得了,所以每次电话快结束时,我总是告诉她:“记得一定要对自己好点哦,做你自己的好妈妈吧,就像对你的孩子那样。”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