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佛法书之育儿篇》放下(1)

佛陀说,苦(包括受苦、压力和不舒服)是生活在这个娑婆世界所无法避免的。苦的原因在于执著。为了减轻痛苦,我们需要放下我们的执著、渴望、依附和坚持。做妈妈是学会放下的高效课程。我们必须放下对感官欲望的立即回应——想打会盹或者做些运动——一切为了照顾孩子。

做妈妈也会让我们放下长期抱持的一些观点,我们会了解到更为丰富的人性,最棒的是可以影响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尽管我们对孩子的性情养成只能起到一部分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大多数男孩喜欢玩枪,无论他们的妈妈是多么爱好和平;很多孩子喜欢吃垃圾食品,尽管我们规定了他们的饮食口味。“不要玩武器!”、“不要吃垃圾食品!”、“别在我眼皮底下胡作非为!”这样的规定已经太多了。我们仍会用这些规定来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如果执著于不切实际的期望,就会体验到苦。拿出时间来吧,只要几个月,就可以学会放下。

只有收回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才可以得到安宁。如果我们坚持要一个一直洁净的家,就会因此而受苦。如果坚持要孩子成为某种人——卓有成就的学者、运动高手、音乐神童——失望就会在不远处等着我们,孩子也会因此受苦。如果我们期望自己成为完美的妈妈——会组织很多活动、会烤香喷喷的面包——那我们就会活在罪疚感之中。有事情来时,尽自己的全力做就好。在那之后,放下它们,平静地生活。

抚养孩子是一个不断放下执著的过程。最后,我们会把孩子们想要的主权归还给他们——在他们长大成人后。苏哈娜给妈妈们提供了一些长期的建议,不对年轻人的做法感到焦虑的唯一办法,是放松她所紧抓不放的:

抚养孩子的每一阶段都会感受到焦虑,最考验我的是最近这几年,孩子们都进入了青春期。他们不断试探我的底线,还总是冒险,我有好多个夜里都睡不好觉,不知道他们会干什么。对治我的焦虑也成为一项修行。最终我了解到,有必要在自己身上找到安放信任的地方:我已经做了所有可以做的去引导他们。现在能做的,只是时不时地警告他们,给些建议,让他们过自己的生活。给他们独立的空间,不让自己被恐惧控制住,我得再放宽一些才行。

我曾在修行小团体中探讨此事,随着年龄的增加,放下的能力也在逐渐增强。一个女人分享了她的体悟:要放下的不仅是对已经长大的孩子的控制,40岁也是放下自己“装酷”心态的最佳时机。对很多女人来说,最大的难题是放下虚荣心。就像金写的那样:

我过去曾十分在意我的容貌。一直想把自己变成特定的样子,这耗掉了我很多的能量。过去2个月里,我终于从中解脱出来了,开始接纳自己的样子。最重要的,是吃得健康和多做运动。我不再被那个庞大的执著压着。心里好受快乐得多,也卸下了女人一定要年轻漂亮的文化习俗的约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