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佛法书之育儿篇》少想一些(1)

我们可以通过挑战我们的念头,或是转换看问题的角度(本书第一章里已经谈到过)来避免消极,我们也可以选择少想一些。佛法提供了打坐这种替代品来取代当今流行的“分析麻痹症”。很多人都以为,可以凭借思考走出不愉快的心境。如果这无法奏效的话,那我们就会想得更狠一些,我们会开始担忧。理性思维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用的,但这个过程就变成不停地反思,我们就这样把问题变成了压抑心情的东西。这是行动上的执著,顽固的坚持会令事情变质。

佛陀的教导强调,我们的问题和实际的事情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关系,我们对苦的态度,比外在的问题本身,对我们的伤害更深。少想一些,是练习耐心地接纳那些无法改变之事的好方法。

如果可以让念头停止奔流,我们就会变得冷静,大大地减少问题。有效的问题解决者,绝不是那些失眠的、迟缓的人,而是那些把注意力放在让他们精神昂扬的地方的人。这样的话,当他们面对问题时,才有能量和热情去解决。

但当面对问题依旧会升起惯性反应时,如何才能做到少想一点呢?

为了少想一点,我们可以练习把注意力带到呼吸上,来发现内在的平静。随时随地都可以做的。不过最好是在打坐时练习这一技巧,那时我们可以训练注意力。佛经中有个与此相似的类比——深山中的古潭。在风雨之后,潭水变得浑浊,渣滓浮起,让人无法看到潭底。我们无法用控制的方式来让潭水澄清,这样做只会让水更浑浊。唯一能做的,是静待所有浮起的杂质沉淀下来。同样的,我们也无法用单纯的思考来看清事情的本质——思考常常是让心变得焦虑的第一功臣——而通过专注于当下一刻,却可以做到这点。这给了心安定下来的空间。

另外一个专注于呼吸的办法,被称为全身扫描法。我们用它来释放掉身体里的紧张,从头皮、面部肌肉开始,然后一路向下直到脚趾。这个打坐的法门,不仅让人得到喜乐,也是回到身体、回到此时此刻的好法子。我们可以在有空的时候尝试一下。很多健康专家认为它对失眠症特别有用,可以释放掉白天的紧张,让心灵放松。

我们可以和孩子们分享这些有用的办法,这样当压力袭来时,他们就不用惊慌了。扎克总是常常求我指导他做全身扫描的打坐,好安然入睡。当他躺在床上,我会借用好几位师傅的话,语气轻柔地缓缓说道:“想象你的脸是正在融化的奶油,你的下巴很放松,舌头很软,压力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在身体上下手,注意到每一部分释放的需要。我继续说道:“你的四肢松垮垮的,像只棉布玩具。感觉一下自己的胃,感觉一下身体和垫子之间的接触。”最后,我把他的注意力带到呼吸的进出上,来结束这次打坐。“你感觉怎么样?胸腔那有什么感觉?胃呢?……”当然了,这也是他的小算盘,让我可以陪着他入睡。我教会他怎样自己做一次这样的打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