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诀十:找到你存在于世的意义

最后一个秘诀跟你的“自我”存在感有关。它让我们感受到自己活在这世上是有意义和目标的,也与我们的家人、群体、社会联系在一起,而非孤身一人,这属于我们的“精神”层面。在第33页的图表中,我们的所有化学、形体和心理活动,都在这一层面里进行着,它承载着我们身为人类的总体经验。

若少了人生目标以及与他人的联系感,我们就会感到孤单和绝望。绝望表现于内,便是郁结:我们会觉得空虚,一切毫无意义,了无生趣。绝望表现于外,便是愤怒。忧郁、愤怒、无力感,以及由这些情绪引发的极端行为──自杀或杀人──在所谓的文明社会中越来越常见。21世纪的文明环境似乎使我们变得愈加自私,对他人漠不关心。我将在后面的章节说明,营养的调整对忧郁、愤怒及感到人生没有目标或意义等情绪有什么影响。

?让心灵有所归依

许多冥想和灵修课程的用意,都在于营造出一种心境,让你得以轻易且持续地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情绪和身体的感受。有时这被称为“观照”,让你能够跳脱出来,不受思想、情绪和身体感受的起伏变化所影响。这种扩大的意识能力,不仅能让你用客观的角度看事情,也能让你领会到我们所有人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也就是人同此心。这样的同理心、纯粹的慈悲与博爱,正是每一种文化和宗教所提倡的:我们都跟他人及周遭一切有心灵上的联系,并非单独、孤立的个体。不妨放开胸怀,让自己跟我们生命中的其他人及大自然相通。

爱是达到百分之百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危机快速笼罩全球之际,怀抱博爱与慈悲之心,进而共同解决我们所有人面临的难题,不再只是一种选择,对人类整体生存来说,更是一种极为迫切的需要。

今日的认知心理学通常认为,对“自我”的意识或自觉,是从一种在脑神经网络间进行的反应过程中产生出来的。缺乏某些营养素,会让人感到更加孤立、绝望、愤怒、沮丧。因此,摄取足量又适当的营养,能让你感到愉快,心灵“有所归依”。

灵魂是否如大多数宗教所认为的,在肉体死后仍会继续存在?这个问题常会引发激烈的争论。姑且不管人死后是否会以另一种形式继续存在,若你依照第二部分的原则去做,你将会发现自己会活得更健康、更快乐,并且一直持续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第二部分,你将会学到如何自我检测和改善以上十种重要的身心机能,让自己感到更舒畅,看起来更年轻,活得更长久,并远离病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