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单纯的技术安排无法解决法律问题
这些技巧和用心,只能用感动和震撼来形容。但是,理智让我们知道,这离万全之策远远不够。这些安排,只能是美好愿望,给观众和世界一个温馨的瞬间,现实生活中却难以实现。
王心诚给大福灌输的行为模式,可能因为市政设施、公交线路、天气、海洋馆等等因素的调整而被打乱;给大福寻找的辅助人员,由于只是友情赞助,这位玲玲同志的坚守,除了善良,没有其他的保障;而海龟做代言人,虽然浪漫感人,却无法解决实际的问题。
同样,军嫂吴广凤的安排,确实能让孩子知道他妈妈多么爱他,让孩子每年都过一个不一样的生日,但对孩子真实的生活和未来,却缺乏实质的保障和影响。
我们赞叹父母的智慧和能量,它们给孩子带来了希望,但如果能把这些智慧和能量与法律安排紧密结合,我们相信,一定能给孩子创造美好的未来。
三、没有社会机构,能行吗?
很多人都意识到,妥善安排孩子的未来,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参与,光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但是,目前政府职能和社会机构都很难到位,面对这种现状,父母们实在放心不下。
相关案例:绝症妈妈最后的遗愿,给儿子找个妈妈
据报道,来自海口农村的年轻的单亲妈妈陈奕青虽然处于乳腺癌晚期,但她仍顽强与病魔对抗,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硬是从死神的手里夺回半年多的生存时间,亲手将儿子送进学校。如今她奄奄一息,儿子是她留在人世的唯一牵挂和不舍。她生命的最后愿望竟是,在她死后,儿子能有一个像她一样爱他的妈妈。
"儿子是我唯一的牵挂。他还小,我走了,那他该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他?我死不瞑目呀!"面对记者,坚强的陈奕青流下了眼泪。
2006年年初,陈奕青在知道自己患有乳腺癌后,经过短暂时间的治疗,就已经家徒四壁。后来,她主动放弃了治疗,她说,"病治不好了,别再浪费钱了。"有了钱,她打算留给儿子将来上学用。
凭着坚强的信念,她突破了医生判定的存活时间,为了能和孩子多呆一分钟而千方百计地活着,在超出存活极限半年后,如愿以偿地目送孩子迈入了学校的大门。
她对记者说,"我没有几天好活头了,儿子年幼,父母也老了,为了我治病这个家负债累累,我怎能一走了之呢?这是我的亲生骨肉呀,我是万般不舍得送人,但是现在我命由天不由我,我害怕哪天在睡梦中就这么走了。我走之前,尤其是孩子,这是我最放心不下的。我想对孩子有个好安排,给他找一个妈妈,一个像我一样爱他的妈妈,她的经济条件要好,今后儿子能幸福地生活,我死也瞑目了。"
记者被她伟大的母爱所感动,通过报道向社会征集愿意接受她的孩子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