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们只有一个孩子
去年暑假,女儿结束了在清华大学七年的学习生活。她从本科到硕士一直在清华大学化工系的材料专业学习,毕业后通过自己的努力,顺理成章地就去了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北京宝洁技术有限公司(美国的P&G)。到现在已经在那里上班一年多了。
最近一段时间,经常有同事、朋友甚至是自己的学生(已是小学、初中学生的家长)在一起时,话题不知不觉就说到孩子成长的问题。大家都很羡慕我有这样一个从清华大学毕业的健康成长的女儿,经常要我传授一些教育孩子的经验。而在那样的场合,我说得更多的是我基本上“不管”,对孩子应该“散养”。这时候大家不是认为我说话不真诚,就是觉得我到了这时候已经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了。其实,我当然深知一个孩子的成长少不了家长的监督和帮助,只是究竟该怎么管、怎么帮,各有各的想法和办法。回忆总结起来,确实又觉得我有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而我这样的管和帮,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不管”和“散养”。
25年里,我对孩子的成长可以说还是相当用心的,真是高度地关注她,尽力地帮助她,平时是小心谨慎、步步为营。既要注重各项细节,又要明确远期目标,不敢轻易造次。不是我不愿意把自己的真切体会如实地与大家分享,只是各位家长的提问常常让我没有办法简单地如实回答。
我们这一代人,因为基本国策所致,绝大多数都是只有一个孩子。当然现在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也大都如此。这种“只有一个孩子”的状况,就好比有六个农夫(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而只给了他们一粒种子(孩子)。但要保证这颗种子能长成优质健康的苗,再经历风雨的洗礼,最后长出丰硕的果实,这也实在是一项艰难而又长期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