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党政干部的执政能力与项目管理(3)

进一步分析,上述执政能力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组织(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一是组织中成员(党政干部)的执政能力。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9] 党的执政能力需要落实。胡锦涛同志提出:“当前,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就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务必在武装思想和指导实践两个方面都取得新的成效。”并指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的思想和行动中去,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概括为: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及总揽全局的能力,就是执政能力的最基本方面。我们必须首先动员党自身的力量,切实提高执政能力,进而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奋斗。

毛泽东主席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就在谈到执政党建设问题时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面前,需要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学会管理城市,学会管理生产的方法,学会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提高做好经济工作的本领。否则,“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1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实现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革命,全党必须再重新进行学习,除学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外,还要学经济学、学科学技术、学管理,“几百个中央委员,几千个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干部,要带头钻研现代化经济建设”。[11] 江泽民同志进一步强调指出:“全党同志要继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12]

2008年1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钱学森家中,看望这位享誉世界的杰出科学家、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奠基人时的谈话,更是把项目管理提到了党政干部执政能力的高度。

中国共产党从十六大开始,明确提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综上可见,历届党组织和党与国家领导人历来都在强调党政干部要“又红又专”。红与专、德与才,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我们党的党员和各级干部之所以能够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始终保持其先进性,就是因为他们不仅有听党指挥的觉悟,还有完成党交给的各项艰巨任务的能力;既是思想上的先进者,又是业务工作上的尖子和内行,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很强的能力和素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