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孙钱章  中共中央党校原校委会委员,中共中央党校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院长,中共中央党校管理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东亚管理协会国际联盟主席,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    

年初,马旭晨先生送来了他的新作《用项目管理提升党政干部的执政能力》书稿,并请我作序。进行了较长时间的交谈后,我将书稿看了两遍,认为很有价值,愿为他的新作及传播做点工作。于是应允。

很多同志都知道,我原在中央党校工作,后调北京大学教授政治经济学。1974年,在北大执教期间,转入研究现代管理科学。1977年又回到中央党校潜心学习研究管理科学、决策科学、领导科学。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集中学习研究治国方略学。在这个过程中,除关注领导者、治国者的综合素质之外,着重研究领导者、治国者的能力问题。而能力的体现在于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重大问题。从古今中外成功治国者的功绩来看,用现代语言表述,就是做好一个又一个的重大项目。不管是用人还是处事概莫能外。

当代,我国的党政干部是党和国家的支柱,是建设中国有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关键。

党政干部是党的执政活动的重要承担者。公务员是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公职人员。党政干部的能力如何,直接决定和体现整个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直接关系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关系党的执政主张的落实,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展。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一直反复强调和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要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同时,注重能力建设,大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以及心理调适等方面的能力,以适应事业不断发展的要求。

在近年的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党政干部和公务员感到,在诸多能力的建设中,项目管理能力包含了其中多项重要的能力内涵。

从社会发展的宏观层面来看,项目导向已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体现。在当前项目导向中,项目已成为创新活动的载体和有效途径,项目管理的作用也就显得更加重要。近些年来,在政府的工作领域,在我们的身边,项目和项目管理,几乎是耳熟能详,是当代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汇。实践告诉我们: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项目管理;政府投资项目需要项目管理;重大活动的组织要靠项目管理;突发事件的应对需要项目管理;人民对改革发展的新要求要通过项目管理来实现;项目管理能力是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诸领域诸方面都需要项目管理。

社会的发展证明:无论是个人的奋斗,或者组织的生存,还是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项目和项目管理都已经和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项目管理能力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组织和个人核心能力的重要体现。

目前项目管理知识正在我国经济建设和政府层面的各个领域被广泛运用。政府部门各项具体工作也越来越急需用项目管理的理论、技术、方法和工具来指导。但目前党政干部和公务员在这方面的能力,还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广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习现代项目管理知识迫在眉睫。

马旭晨先生有政府工作、中央企业工作、党务工作的背景,有较丰富的项目管理实践。特别是他还被国际项目管理权威机构认证为国际特级项目经理(IPMP-level A)。作者不断钻研新的项目管理理论,同时在大学里任教和培养项目管理研究生,有相当深厚的理论基础。另外,作者近年来以本书稿部分内容为教材的教学、培训实践,为本书的编写出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本书中,作者没有拘泥于目前项目管理书籍的结构模式,而是从揭示项目管理科学中科学方法论的高度,结合党政干部和公务员所处的环境,从应用的目的出发,按“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获取正确的结果”的行为主线,从“做人”与“做事”两个层面,重点阐释了项目管理理念、一般原理和路线图作用。介绍了项目管理的技术、方法和工具,以提升国家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项目管理能力。这是结合我国国情的一个创新尝试。我希望马旭晨先生的这一研究成果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在执政过程中,从事与项目管理相关的工作时,能有所启发、有所借鉴。

2012年5月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