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集体性的动员与参与(2)

陈秋林曾在参加光州双年展之前,就做过一些很出色的行为,比如坐在一个购物车中让八个小伙子向不同的方向拉着,有如古时的五马分尸,车上贴有“我消费,我快乐”字样。她还创作一些有趣的装置与影像作品,由于出色表现她获得2008年世界女性论坛亚洲大会新星计划获选人并成为2006年的亚洲文化协会(ACC)奖中国受奖人。她的一些早期的行为作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中一个作品是策展人陈默15的命题“十匹火砖”,陈默给每位艺术家10块砖头,他解释砖是最廉价的材料,看艺术家怎样安排或用这材料来进行艺术创作。有艺术家直接弄碎做小玩具,有人拿着这些砖做行为或装置,而这个才女陈秋林却把它们分别寄给了在国内外的10个朋友,让他们把它放到本地最合适的地方,拍个照再寄回来。北京的朋友把砖放到了长城城墙上,黄河边的朋友将其投入河水里,这样她收到了10个不同地域的朋友的反馈,通过众人的加入与互动,完成这件不同非凡的作品,她给这件作品的名字是《想象在远方的化整为零方案》。她还有个作品是在情人节做的《百家姓》,此作品更具有与观众的互动和沟通的特性,她用豆腐刻出了“百家姓”,它们与每个中国人都有联系了。这件作品是集装置、行为、现场于一身的一件好作品。这类作品充分实现了行为艺术与大众互动的优势,在行为的策划和演进中时时抓住互动的热点,调动人们的情绪,把握全局。有时是靠参与者推动局面,顺势力导促成高潮。

行为艺术中不乏有这类的作品,这正是行为艺术激动人心的闪光之处。正如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说:“世俗存在,自然性,可感性,经验性,联想等的价值规定着指示的观念,肯定会通过先于我们的许多中介在这缺席中找到它们最后的统一。而活生生的在场面对自我的非在场,将同时定义对他人的一般关系和‘时间化的自我’的关系。”

郭景涵、王晋、姜波的《冰·96中原》也是一个很好的与观众互动的例子。1996年中国“商战”中心郑州二七广场,天然商厦失火一周年复业庆典,为了使此次举动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他们请来了艺术家做开业仪式,以引起人们的重新关注。郭景涵、王晋、姜波等人共同合作完成了一道2.5米高、1米宽、30米长的冰墙,其中冰冻了失火后遗留的数百件商厦物品,包括电视机、口红、指甲油、香波、大哥大、灭火器、金戒指、洋奶粉等各类商品。1月28日,商厦开幕式后,上千人蜂拥而上,利用各种工具,奋力地在冰墙中挖掘,场面很热烈而躁动。这是一个很生动的互动作品,理性与非理性的博弈。冰,在融化……作者利用人们喜欢免费拥有物品的心理,刺激大众的参与,结果如其所料。

也有另外一种集体式的行为,是艺术家集体创作,在欧洲早就有著名的“国际黑市”(Black Market International,1985年成立)行为艺术集团,是以保尔斯(Boris Nieslorry)为中心的,从20世纪80年代起活跃至今,艺术家在一个地点和共同的环境中即兴创作,或者促成偶发,他们既联合一起又不失个性,既有独立性又有相互影响。黑市成员的特征是他们常常身着黑色衣服、光头,形象显得严肃与庄重,而他们的表演也多是内心挣扎的暗示,作品表现性极为强烈。最近“黑市”更显出他们国际性的理念,加入了新加坡行为艺术家李文。我有幸在2008年泰国的第十届行为艺术节亚洲乌托邦(Asiatopia)看到的“黑市”的表演,这次他们特地邀请另一位新加坡行为艺术家Jason Lim共同表演,为时两个小时。表演的情绪高涨,气氛跌宕起伏,生动而感人的偶发层出不穷,令人印象深刻。而对于在场欣赏的观众,这种流动的行为和情绪都是立体的、直接的,感受是猛烈持久,刺激连续而不断,在目不暇给中使人情绪波动。保尔斯在他独自的表演中突显出个人在内心中的冲突,比如他的作品《衰弱的可能性》(Debility-Decibel)就如同两个灵魂在激烈地抗争,充分体现了二战对德国人内心深处的创伤,战争的暗影在心灵的深处展开无休止的挣扎与肆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