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与他者或物的互动(1)

与他者或物的互动方式是艺术家最常用到的一种行为形式。比如德国行为大师博伊斯的《如何向死兔子讲解图画》,是在杜塞多夫的一个画展的开幕式上发表的。他坐在画廊入口拐角处的一个椅子上,头上浇了蜂蜜,蜂蜜上粘了价值200马克(约850元人民币)的金箔。他一只手抱着一个死兔子,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看,他用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同死兔子对着墙壁上的画,讲着什么,谈绘画或谈艺术?由于他有了说话的对象,他的谈话可以生动地进行下去,他可以通过这样的谈话把自己的观点表明陈述出来。他的另一个作品《我爱美国,美国爱我》,是创作于1973年,在他去纽约做的第一个个展中实施的,他从到达纽约起,就全身包扎由救护车送进了画廊,紧接着的一周里,他就如在牢房中,与一个本地的土狼关在一起,这一周里他与狼的对峙包含着紧张与危险成分的。狼有时会撕破他身上披着的毛毯,波依斯用手杖与狼保持离距。这种与狼持续的紧张氛围,正是艺术家想体验的特殊意境。

例如张怡(Patty Chang)的一个行为,她与一些缠在她身上鳝鱼发生自然的互动反应。她的另一件作品是在家里与亲人一起品尝洋葱,借助洋葱的原始能量,她和她的父母分别轮流脸对着脸,口含洋葱,洋葱的冲味刺激她与她的家人眼泪纵横。

严磊和洪浩在1997年做的《文献展邀请信》也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利用他者而达成的互动作品。我们知道如果一个做当代艺术的艺术家,被最具权威性的世界当代艺术大展“卡塞尔文献展”(The Documenta)邀请参展,那就是一种极高的肯定。他们假借策展人的笔迹向许多中国知名艺术家发了“邀请信”。他们向全国的当代艺术家们开了个玩笑,但也不能否定他让人们在短时间内激动过(在没有被发觉是假信前),就如安迪?沃霍尔所说的,他满足了每个人15分钟成为名人的愿望。这是一个非常调皮的作品,但也看出艺术家善于利用环境与时机的机智。

严磊还有一件更据有偶发性的行为作品是与蔡青合作的“断电”,2000年在艾未未策划的上海双年展外围“不合作方式”展场上,严磊和蔡青联手做了个外围中的外围作品。在展览开幕式当天晚上将二层楼展厅的总电闸拉下,至使展场一片漆黑,这样至少造成现场断电5分钟。

以色列著名行为艺术家阿迪纳?巴昂(Adina Bar-On),人称她是以色列的行为艺术之母,她是最早单枪匹马在她的国家开始做行为艺术表演的,她的空间经常是在公众面前,她总是扎着一个红头巾,很像苏联红色宣传画中的女革命家形象,她有时举一面红旗,有种政治和革命性的象征形象。她一边以诗的语言与人们交谈,有时还有歌声和声音加入行为之中。在2009年的菲律宾Bunga行为艺术节上她表演了几件行为作品,其中之一对于互动是个很好的例子。在一个空间中,她不停地变化着拉高她的嗓音,音色不同层次的变化在空中回荡,她表情的悲喜交集,也随之变化展开,无疑她的情绪已感染了观众,人们随之进入她所营造的气氛之中。猛然间她停顿下来,面向观众问话,并当场要求回答,她语重心长地问经过的观众“你对你住的地方满意吗?”(“Do you like where you live?”),也可解读为“你爱你生长的国家吗?”实际上这个问题是对每一个人真正严肃的问题,它深入到人的心里,是人们在生活中必须思考的和面对的问题。在场的观众从个人的角度回答出不同的话。在那一刻,艺术家真正把人们带进了思考,带入了对生活乃至生命的凝想。是呀,让每一个人静心思考她爱不爱她所在生活之地,这简单的问题会触发到人的灵魂深处。这涉及人的自由和人的生存空间。有多少人可以按本人的喜好去选择生活之地,又有多少人可以按心愿活在自己向往的地方。大多数人是无选择地活在一个地方,从生到死。人有时忘记了,人还有美好愿望的存在。她的问题能唤起人们很多的联想,让人深思。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