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此,大部分老板对做品牌也只是一时念起,并没有付诸实践。
做品牌的结局无法预料,更无法掌控。最好的结局是开创出一个新的战场,成功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从而逃离中国制造业越陷越深的苦海;最坏的结局是把以前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悉数赔进去,折腾几年却无任何建树。
品牌看起来很美,但是很多工厂对之小心翼翼,不敢轻易触碰。
香港中华厂商会在2011年做的调查显示了这个情况。在珠江三角洲建厂的港商对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中,最多港商所奉行的策略选项按照比重排序依次是: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技术与设备、改进工艺和优化流程、加强市场拓展。
这些进取性策略,旨在对工厂进行升级,以技术提升和成本控制来扩大利润空间。
“创造品牌”并非港商重点考虑的策略。它的排名很尴尬,排在进取性策略和防御性策略之间。港商选择的防御性策略包括:重组或合并、搬厂、转营贸易、结束经营。而在2010年的“未来一年的经营策略”调查中,“重组或合并”与“搬厂”均比“创造品牌”高出62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除非被逼到即将搬走或者关闭工厂,这些港商不会贸然尝试“创造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