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德希拉南达的背叛(2)

他知道该诉讼即将到来,并于1935年3月29日,提交申请文件,要将自我了悟联谊会作为一个非营利的加利福尼亚社团。在被传唤后的几星期后,尤迦南达签署了全部财产的移交,转让给新社团(引用自帕森斯)“他位于华盛顿山的所有的个人财产……现在没有人可以动用该资产。”

巴克齐,在我看来,是一个华而不实,有些头脑混乱的空谈家。作为罗伯特·柯索斯,他入侵英格兰,要把它从他最小的弟弟亨利手里夺回来。罗伯特的军队要明显大于亨利,因为许多贵族已经叛逃到罗伯特的身边,他们觉得在他的自由放任的领导下,他们会有更多的自由去为所欲为。两军相遇,兄弟俩在战场集合,罗伯特转身并且撤回了诺曼底—不战而退!当我说他似乎有些头脑混乱,我的意思是,像许多空谈家一样,他总是漫无目的,举棋不定。

尤迦南达去日本时,那是在去美国之前的几年,他写出了《宗教学》这本书的大纲。他去日本了,大概是因为,它是东方最具西方风格的国家,我猜他想领略一下在美国会是个什么样子。但他不喜欢日本,他发现那里的人太世俗。

当他回到加尔各答时,他让巴克齐把他的笔记整理成书。巴克齐照做了。但是,劳里·普拉特,尤迦南达的主编,给我描述他写的那书时,说它“浮夸、古板、空洞”,她告诉我,“大师一直就不喜欢它”。带着这种想法,我深度研究了那本书,看看我能否通过重写这本书保存一些重要的信息。我发现劳里的确说得对。因此我把它彻底重写,提出要点,抛却所有空洞的虚张声势。达雅·玛塔,自我了悟联谊会的主席,强烈反对我保留相同的标题(“大师喜欢那本书!”她喊道),因此我给它改名为《上帝为人人》。

在大师的生活中,巴克齐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人物,虽然是一个令人不安的存在。有一首孟加拉歌曲,大师不愿去听,直到他的生命结束都不再去欣赏,巴克齐是原因之一。那首歌叫做《来我身旁,宛若悲伤》。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