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靠赞助掘得第一桶金

李经纬认为,企业的发展速度,不仅是一个关乎企业发展壮大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乎企业生存的问题,不紧不慢的生与快速发展的生有天壤之别,如果坚守“有多少收入用多少钱”的话,健力宝的发展便会成为一句空话。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一定要有投入,并且要有较大的投入,这样才能确保产品的生存空间。

对奥运会的赞助,让李经纬尝到了甜头,但健力宝作为一种试制成功不久的新产品,要想完全占领市场,单靠一次赞助是远远达不到效果的,还需要寻找类似的机会。

很快,李经纬就找到了这样的机会。国家训练局的领导对健力宝非常赞赏和肯定,他们希望同李经纬签署一个长期合同,指定健力宝做女排、乒乓球、羽毛球、举重、跳水等国家12支运动队的专用饮料,时间定在第24届奥运会以前。4年时间无偿地向这12支国家运动队提供饮料,一年下来就需要25万元,这对当时并不富裕的三水酒厂来说是有很大的压力的。但通过这12支运动队队员的活动,能够进一步扩大健力宝在国内外的声誉,这是胜于电视广告的广告。

李经纬冒险花费的巨额赞助费是产生效益的。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这12支国家队的队员们在重大赛事上都会高高举起健力宝亮相,各大报刊也会争相对健力宝进行报道,在交了赞助巨款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国内外前来签订购销合同的经销商源源不断,取得的收入远远超过提供的赞助费。

李经纬对体育赞助一发不可收拾。早在1985年,健力宝就作出了以250万元购买1987年在广州举行的第6届全运会指定专用饮料的专利权的决定。250万元相当于三水市几家大企业一年加起来的利润。好在这250万元为李经纬带来了倍增的效益。六运会之后的第二年,健力宝的销售额达到27亿元。1988年,李经纬将广东健力宝有限公司改组为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到1989年,健力宝集团的产值接近5亿元。

在1990年举办的亚运会上,李经纬更是一掷千金,慷慨拿出上千万元进行赞助。在亚运会上,健力宝成为第一家大规模赞助亚运会的中国企业。其提供的赞助费甚至超出了上海市赞助亚运会的资金总额。

亚运会结束后全国上下掀起了购买健力宝的热潮。1990年10月底在郑州举行的全国糖酒商品秋季订货会上,短短几天时间,健力宝的订货量就高达75亿元,占整个订货会合同总额的1/4,创下健力宝建厂以来订货的最高纪录。此后,健力宝的销量一跃位居全国同行业之冠。

体育营销就是以体育活动为载体来推广产品和品牌的一种市场营销活动,是市场营销的一种手段。健力宝的起步就是得之于对体育事业的赞助,也得之于中国体育事业的振兴。从此,李经纬就将健力宝与体育事业捆绑在一起,把健力宝看成是与体育“联姻”,与体育共同腾飞的事业。而李经纬不惜倾囊地大手笔投入体育赞助,也获得了不菲的回报。在健力宝之前,没有一家中国企业能借助体育赞助把品牌推广到如此深入人心的地步。李经纬创造性地把体育营销发挥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因而,被称为是“中国体育营销第一人”。

然而,正当健力宝搞得红红火火、风风光光的时候,危机也悄悄潜伏在这家靠赞助起家的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我国的确没有企业赞助国家开运动会的先例,整个社会环境也还没有形成企业赞助的土壤。很多人还没有弄明白对体育事业的赞助同扩大企业产品知名度的关系,从这一点上来说,李经纬的确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三水酒厂是一家国有企业,李经纬对三水酒厂只有经营权,生产以外的事都必须请示县委领导。当时很多县委领导看不到体育赞助这种营销手段对扩大产品知名度的意义,他们看到的只是李经纬在把工人的劳动成果当人情白送,是在图谋个人私利,有人甚至骂他是“败家子”。这使李经纬从健力宝起步阶段开始,就成为县委一些人的“眼中钉”。

如果说对第23届奥运会赞助时,李经纬与三水政府的矛盾还不算太大,那么对六运会的赞助,真正激化了他同三水政府的矛盾。李经纬花巨资搞赞助,被看成是为了个人的私利而沽名钓誉。

当李经纬再次拿出钱来对亚运会进行赞助时,不仅在广东省全省召开的电话工作会议上遭到点名批评,还遭到广东省市县三级检察院对健力宝公司的审查。这种审查直到在亚运会召开时江泽民总书记亲切接见李经纬之后,方才一笔勾销,此后尽管有人对此事依然耿耿于怀,但表面上也没有人再追究此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