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条 目标指引前进的方向——跟着独立团一起打鬼子

独立团善于收编各类人才到自己的团队。在河西走廊,处在敌人围追堵截中的李云龙收服了马家军的迫击炮手于承柱,理由是“和老子一起打日本鬼子”,那时还只是一个口号,红军连鬼子都没见着;刚担任新一团团长的李云龙遇到了身手不凡的张大彪,说:“在哪儿不是打鬼子,跟我干八路吧!”孔捷抢骑兵营时,遇到了和尚魏大勇,魏大勇是中央军72师的,他正在找队伍,孔捷说: “在哪儿不是打鬼子,参加我们八路军吧!”

在独立团的组成人员中,除了红军的老底加上青年农民外,还有来自伪军、中央军72师、西北军29军、军阀石友三等部队人员,他们加入独立团的根本原因在于八路军的目标与他们个人的目标高度一致:通俗地说,就是打鬼子。

公司的团队目标高于一切,个人目标要服从团队目标,只有这样,团队目标才比较容易达到。是否能做到团队目标高于一切,是判别一个员工是否有战斗力的重要标准。

八路军独立团干部战士来自五湖四海,但是他们一旦参加八路军,就立马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在李云龙的指挥下,全团所有的人能够拧成一股绳,指哪儿打哪儿,绝不含糊。原因在于他们拥有共同的目标——打鬼子,这是独立团的团队目标,也是他们个人追求的目标。“团队”与“团体”不同,“团体”可能是恶性的、中性的或良性的,“团队”则指良性的团体。团队有几个重要的构成要素,正是这些要素使我们区分开了“团队”与“团体”。有人将团队的特征总结为“5Ps”。即清晰的目标(Purpose)、完善的计划(Plan)、合理分工的人员(People)、明确的定位(Position)、适当合理的权限(Power)。这里面团队的首要特征就是清晰的团队目标(Purpose)。

团队有一个既定的、明确的目标,团队成员才知道要向哪个方向努力以及怎么努力,没有目标的团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团队目标要能够有效地分解成每一个团队成员的目标,这有利于成员个人目标的实现。

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不但要有目标,关键之处在于让成员的目标与团队目标一致,这样才能使大家劲往一块使。否则,团队成员的目标与团队目标不一致,团队虽然有目标也只是一盘散沙。

先后参加八路军独立团的于承柱、张大彪及魏大勇等人,他们的个人目标都是找到自己的队伍打日本鬼子,因为国仇家恨让他们与日本侵略者有不共戴天之仇,如张大彪全家被日本鬼子杀害,于承柱的东北老家被日本人占领等。八路军是坚持敌后抗日的中流砥柱,独立团更是打鬼子的主力团队。因此,他们的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高度吻合,所以能够目标一致、方向一致、步调一致。

松下幸之助被誉为经营之神,善于进行目标管理是其成功之处之一。他担任社长时,常找机会向员工畅谈自己对未来的设想,1955年他宣布自己的“五年计划”,计划用5年时间,使松下电器公司的效益从220亿日元增加至800亿日元。他认为,让员工彻底了解经营者的经营方针和理念,能够使他们有坚定的目标与期待。而且,他还充分考虑到员工的目标,他承诺如果能够实现这一公司目标,那么员工将享受与西方发达国家相等的薪资劳动条件。5年后,松下在员工面前发表的公司“五年计划”及员工的薪资承诺都一一兑现。从此,员工士气大振,他们与松下一道,共同建立了松下电器王国。

人生没有目标就像没有灯塔的夜行船。松下幸之助给世人的忠告就是:一个人没有目标,就会不思进取,进而也无法成功。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然后向着目标前进,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前几年,有一本书在管理界十分流行,那就是《致加西亚的信》,信最后能够成功送达,关键在于有一支目标明确并且一致的优秀团队,他们具有共同的愿景与目标——把信送给加西亚。在把信送给加西亚的35天中,罗文只是担当了一个信使的职责,确切地说,他只是那个优秀团队中的普通一员,与他一起的还有更多的人——向导格瓦西奥·萨比奥、拉伊、送烤鸡和啤酒的老黑人、两个船夫、两个准备晚餐的厨师、两个接应换马的人、卡斯特罗上校、里奥将军、克拉索将军、赫尔南德兹上校、维塔医生,还有一些流亡的古巴人和200人的骑兵部队。罗文在送信的过程中,一路上有人接、有人送,有人为他准备食物和车船,还有人做他的保镖,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恰到好处。试想想,如果仅仅依靠罗文孤身一人,能否把信送给加西亚恐怕还是一个问号。

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优秀的团队,并且这个团队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把信送给加西亚,才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共同愿景的树立必须由个人目标会聚而成,借着个人目标的能量,才能汇集成强大的共同愿景。要建立起团队的共同愿景,必须持续不断地鼓励成员树立发展自己的个人目标,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个人目标,对共同愿景的态度也只会是附和、顺从,而不是发自内心真正的意愿。只有将组织强大的共同愿景转化为自己的个人目标,才能激励每一位员工,提高员工战斗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