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的是,奥巴马政府经济政策的核心似乎是帮助美国消费者获得更多的信贷。奥巴马政府的御用经济学家认为更多的消费信贷将帮助美国消费者购买更多的商品,从而刺激生产并制造就业机会,因此美国经济将得到增长。这种似是而非的理论和实际情况完全脱节。实际情况是,美国消费者的消费并没有刺激美国国内的生产和就业,因为美国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大部分来源于海外。美国人民之所以有能力消费是因为世界各国愿意把生产成果出口到美国交换美元和美国国债。世界其他国家的生产能力来源于储蓄和资本积累,以及其他国家国民的辛勤工作和节约。全球经济的规模和复杂导致很少有人能够认清这个简单的道理,尽管道理本身并不复杂。
假设有一个很小规模的以物易物的经济体。这个经济体里面包括这样三个人:一个种粮食的农民、一个捕鱼的渔民和一个制造鞋子的鞋匠。如果这个鞋匠想要得到粮食或者鱼肉,他必须制造出鞋子,之后用鞋子来与农民和渔民交换。这个鞋匠永远都想要获得食物,但是他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唯一办法是通过他制造出来的鞋子,否则他就必需挨饿。他对粮食和鱼肉的需求本身没有任何的意义,因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是粮食和鱼肉的供应。
现在让我们假设具有神奇力量的信贷的出现。在不少凯恩斯主义伪经济学家看来,信贷的出现完全可以替代生产作为经济发展的引擎。假设渔民的辛勤劳动使得渔民捕捉到的鱼大大超过了他的个人需求。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鞋匠希望从渔民那里借到一些鱼肉来交换农民种出的粮食。这个交易能够产生的必要条件是渔民捕捉到一些他个人不需要的鱼肉,这些过剩的鱼肉实质上就是渔民的储蓄。渔民把他的储蓄借给鞋匠,而鞋匠则给渔民打了一个欠条。这个欠条承诺鞋匠以后将用制造出来的鞋子来偿还这个欠条。
在这个例子当中,是渔民捕到的鱼肉使得鞋匠能够购买到农民生产的粮食。鞋匠能够获得消费信贷的事实并没有增加需求或者发展经济。实际上,当鞋匠不制造鞋子,而是用信贷的方式来购买粮食时,这个经济体的鞋子的产量出现了下滑,同时渔民的消费能力也出现了下降,因为他将一部分的鱼肉借给了鞋匠。渔民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储蓄将购买力借给了鞋匠,使得鞋匠在不用制造鞋子的情况下能够购买粮食。
同理,鞋匠也可以发放同样的欠条给农民以获取他所需要的粮食。这个交易的关键在于农民生产出来的粮食超过了他个人的需求,并且愿意将粮食储蓄借给鞋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