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信仰的出路在哪里?(7)

譬如,父母在孩子出门前说让他穿上夹克,这既可以说是试图控制,也可以说是担心孩子生病而采取的保护措施,抑或可以说是关爱。(用电脑)分析父母的话可能没什么价值,或许还需要更多的数据才能说明问题。但是孩子却会根据先前对父母的理解而对父母的话语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不会考虑什么别的解释。正如康德所说,我们只认定自己所知道的。

我们的大脑有充足的理由根据过去的经历、经验法则、现有的信仰模式来得出结论。如果在去欣赏日出之美前,先讨论一下那天天气是否晴朗,是否有太阳,我们就不可能过多地偏离生活。事实上,进化论支持那些凭直觉作出选择的人们。

当你站在悬崖边上,大地开始晃动时,最好先跑掉,然后再研究发生了什么。如果直觉没有把因果联系起来,没有产生什么应急行动,那么当我们的祖先经过丛林,感觉到某种异样时却不采取任何应急行动,他们早已被吞噬掉了。威廉·詹姆斯说过:“智慧是建立在实际利益之上的。”

无论神学信仰的未来怎样,人们都会坚持能够满足自己情感需求的信仰体系。没有人能离开某种信仰。企业家开创事业离不开信仰,看不到生活前景的人移民到新的国家离不开信仰,作家数日辛劳也是相信人们会阅读他们的文章。无神论者用幸运数字解读自己的信仰,在审讯期间,理性的律师们也会每天吃金枪鱼、芝士汉堡或是玛雅太阳沙拉,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他们的幸运餐。一位颇有微词的律师说过:“你肯定想不到,心脏外科医生或是波音747飞机的飞行员每当工作时都会穿上同一件内衣吧。”但他们的确如此。甚至在以色列,有位从政人士因总会在选举日穿上幸运内衣而出名。物理学家乔治·伽莫夫讲述了一个有关尼尔斯·玻尔的故事,据称在他乡间小屋的门上钉着一块马蹄铁。当有人问他一个著名的科学家怎么会相信符咒,玻尔说,他不相信,但是“他们说即使不信也很灵验”。

我们把这些称为迷信,但它们却反映了一种深层的情感需求,这种需求正好满足了我们面临巨大挑战时,相信自己会成功的心理渴望。威廉·詹姆斯记述了设想自己身陷阿尔卑斯山的状况,逃生的唯一方法就是冒险一跳。“没有过类似的经历,”他写道,“我没法证明自己能够做到,但是希望和自信使我相信自己不会失败,鼓足勇气,结果我做到了。如果没有那些主观的情感,这是不可能的。但设想一下相反的状况,如果我感觉根据未经先前经历核实的假设来行动是种不可饶恕的罪过,那么我就会犹豫不决,以至于筋疲力尽,发抖战栗,绝望至极,一失足就会滚落到万丈深渊。”詹姆斯又写道:“在思想进化中认为主动性至上的哲学家和科学家都会盲目地断定真理就在此处,而非他处……从而在进一步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就。”

许多理论物理学家,数年待在阴暗潮湿的办公室里,进行着复杂的运算而毫无成功的希望。如果没有信仰,他们很可能没有足够的勇气走出困境。例如,现在理论物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就是探索一种终极理论(大统一理论),能够统一自然界中运行的四种力。其中就有地心引力,大家知道它是遵循爱因斯坦提出的这一简单等式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