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繁荣,先消费吧

1939 年年中,美国走过了“大萧条”的最低谷,但萧条远远没有结束。当时的政府没有收集全面的就业与失业的数据,但按照今天的界定,我们知道当时的失业率超过11%。那时,许多人以为这样的状态会一直持续下去,因为“罗斯福新政”前几年带来的乐观在1937 年的又一次严重经济衰退中遭到了沉重打击。

然而,两年后经济开始快速发展,失业率急速下降。这是怎么回事?

答案是终于有人开始充分消费,使经济死灰复燃,这个“人”当然就是政府。

那次消费的目标基本上是破坏而不是建设。如经济学家罗伯特·戈登和罗伯特·克伦所说,1940 年夏天,美国的经济走向了为战争服务。早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由于美国急于更新船只和其他按租借计划运往英国的武器,还要快速建造军营供数百万应征入伍的新兵居住,美国的军费开支直线上升。军费开支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家庭收入,消费支出也随之上涨(当然最终受到了定量配给制的限制)。企业看到销售额上涨,也相应地增加支出。

就这样,“大萧条”结束了,那些“缺乏适应能力和专业培训”的工人也重新开始工作。

支出用于防御而非国内项目又有什么关系呢?从经济学角度看,完全没有关系:消费创造需求,不管是哪方面的消费。从政治角度看,当然关系重大了:整个“大萧条”时期,重要人物总在警告人们政府过度开支的危险性,结果和经济衰退的程度相比,新政时期创造就业机会的项目是远远不足的。战争的威胁最终使财政保守主义者闭嘴了,为经济复苏开了一扇门。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在2011 年夏天开玩笑说,我们需要捏造外星人入侵的威胁,这样才能增加防御外星人的开支。

核心就是,我们要走出当前的经济衰退,需要政府再一次增加支出。

就这么简单?基本上是。我们确实需要好好谈谈货币政策的作用,对政府债务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当政府停止支出时,我们要怎样做才能防止经济再次陷入萧条;我们需要探讨减轻私人债务积压的方法,这大概是经济委靡的根源;我们也需要讨论国际方面,尤其是欧洲给自己挖的陷阱。这些都会在本书中提及,我的核心观点始终如一:当今世界需要的是各国政府增加开支,引领我们走出经济萧条。我们应该且能够很容易地结束这次萧条。

那么为什么我们现在没这么做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了解一些经济史,还有更重要的政治史。首先,来谈谈2008 年把我们拖入经济萧条的那场危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