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南京年代(15)

孔祥熙提醒蒋,西安之行太危险,但委员长反而更执意要去。他过去深入敌营总能化险为夷,更因无惧无畏而声望日增。因此,他在大批高级官员及奉化子弟兵卫队及二十名士兵的陪同下,飞往西安。

同时,周恩来和斯大林的代表潘汉年秘密由上海到南京,继续谈判抗日统一战线事宜。委员长前往西安后不久,周恩来告诉张群和陈立夫,中共已同意国民党对抗日统一战线所要求的大部分条件,譬如废除红军的名义和徽章,部队接受政府军事委员会的调遣,停止没收地主财产,允许成立民主政府。唯一的歧异在于共军的人数;此时,国民党谈判代表同意共军在新名义下,等候纳入中央军之前,可以有三万兵员,不是先前的三千人。周立刻接受这个比较符合现实的数字。这时不再提到毛、周等必须出国的要求。根据陈立夫的回忆录和蒋介石一九五七年的书,双方“实际上就所有问题”达成共识。

根据这些模糊且易操纵的条件,双方起草正式组成抗日统一战线的共同声明,等候蒋、毛核可。但是,即使尚待最后核可,若无双方首脑事先的同意,谈判代表也不会同意这些条件。周恩来在回去向毛报告途中短暂逗留西安,但他显然没见到张学良,告诉他有此一草约的事。或许双方协议好要保密到经由领导人正式核可之后才得公开。张群陪着周恩来到西安,毫无疑问他向蒋报告了此事,蒋显然也原则同意这些最终条件。多年之后,蒋说协议只待他回到南京“正式批示”就可完成。

如果蒋告诉张学良这个十分重要的消息,张可能就会放弃劫持计划。可是,蒋是个守口如瓶的人,对部属只要求其服从,不会对其说明解释。因此很可能他决定,除非毛泽东签字的正式同意已到手,相关的中苏军事协议最后条件也揭明,他不会告诉张学良国共已有此一“共识”。双方正式同意结束内战之前,蒋也不希望与共军殊死作战的意志已够消沉的陕西部队,士气再进一步低落。蒋也有可能,不管毛对草约作出何种决定,都无意停止军事攻势。但是,鉴于短期内苏联军援对中国而言十分重要,斯大林派代表出席协调草约的签订,加上毛若遇到全面攻击可能逃入苏联,很可能蒋对联合抗日十分认真。

飞机降落西安机场后,蒋住到城外十六公里的温泉胜地临潼。临潼是个小城,附近有许多温泉屋。蒋在此个别召见东北军和陕西部队的高级将领,告诉他们(和对张学良讲话一样),长久的剿灭共军作战已到“最后五分钟”。

十二月九日,西安开始飘雪。当天上午,一群学生要到临潼围堵蒋委员长,警察开枪,造成若干人死伤。张学良赶到现场,告诉学生他可代表大家与总司令对质。当他到了临潼向蒋报告时,蒋大发脾气,质问他:“你究竟站在哪一边?”根据少帅的说法,蒋表示他不怕学生,“让他们来,我可以用机关枪杀了他们”。这番话——若是属实——使张十分烦恼,他因计划劫持领袖,压力已经十分大。他躲进洗手间克制自己的情绪。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