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津学堂也只待了几个月,蒋便向家人报告,他要东渡日本。他剪去辫子以示坚决反清,此举令亲友、邻居大惊。十八岁的蒋介石已经是个革命青年。
三
一年之后,各个反清组织领导人和一群学生在东京集会,组成一个新的革命团体“同盟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此时,孙已发展出其集现代政治理论及实践大成的“三民主义”,强调民族、民权与民生。这是一个温和的政纲,反映出当时西方的知识潮流。
年轻的蒋介石又把妻子丢在家乡,自费前往东京学习日文,见识到这个格外整洁且井然有序的国家,似乎不论是铁路、警察、公用设施,当然也有军队,样样运用都有效率。28蒋这段期间能自费念书,显示他除了继承田产之外,一定还颇有积蓄。但是他无法进入向往的军事学校学习,不得不折返国内,报考竞争激烈的保定军校。蒋考取后便在保定接受军事教育约一年,旋即又获取官费赴日本就读军校。他再度到东京,进入专收有志到日本军校研习的中国学生之预备学校——振武学校。蒋因自视甚高,在同学中人缘不好,但也结交了几个朋友,其中有位同样来自保定军校的四川学生张群,后来是他的终身密友;另外一位贵州学生何应钦,后来一直是蒋的重要将领。放假日,蒋和同伴会上馆子饮酒,偶尔也会逛窑子。蒋在这段时期养成了喜欢漂亮的妓女的嗜好,美女往往令他神魂颠倒。
不上学的日子里,他也与来自浙江的同盟会要角陈其美保持接触。蒋初次到日本时即结识陈其美。经由陈其美介绍,蒋及其朋友加入同盟会,陈成为蒋的“大哥”,一路提携他。蒋也结识了在日本法政大学学习法律的青年戴季陶。戴是个意志坚决、早熟的青年,他的爱国激情令蒋大为折服。
这段时期,蒋接触到一份在旅日华人中流行的报纸——《民报》,了解到从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到穆勒(John Stuart Mill)等西方思想家。《民报》有两位重要编辑和写作者——汪精卫和胡汉民。他们俩都来自广东,日后都成为国民党的重要领导人。汪精卫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擅长辩论、思虑清晰,和戴季陶都是在日革命党人中的翘楚。《民报》不仅鼓吹不惜一切手段(包括暗杀)推翻清朝,还主张土地国有化,支持世界革命。
在中国留学生(包括蒋在内)中间酝酿的这股激进革命思潮,引起了日本统治当局的密切关注;一九○七年,日本政府要求孙中山离境。许多中国留学生也越来越警觉日本人的帝国主义行径,尤其是日本人在朝鲜的活动。可是,同盟会领导人并不打算批评日本,仍然以与日本合作为主要目标。孙在离境之前,甚至在东京发表演讲,表示日本如果因协助中国革命而觉得应该取得东北北部地区,他也不会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