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黑猩猩会首先发育头盖骨,然后才是大脑,可能这跟黑猩猩所出生的艰难生存环境有关,黑猩猩的指令顺序是:“在这个空腔中尽可能填满大脑物质。”但对于那个颅腔,能填入的大脑物质毕竟有限,满了就不能再增加。无论如何,对黑猩猩而言,生而拥有更坚硬的头骨,比拥有更大的大脑显然更重要。类似这样的例子可以排一个长长的清单:拇指和其他手指,骨架比例,以及哪些骨头应该比肌肉先长好,等等。
我要说的是,储存在DNA中的信息可以被看成是未经剪辑的电影素材,而那个神秘的排序编码器则是剪辑师。拿一堆素材给一个剪辑师,再拿完全相同的素材给隔壁另一个剪辑师,二人各自去剪,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因为二人会在结构上做出不同的选择,什么时候、按什么顺序来释放那些信息,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构。
比如,我们是否知道X 女士上车以前枪就上了膛,或者我们在她上车以后才了解到这一点呢?两种选择给予影片很不一样的感觉。这样进行下去,所有那些不同的选择带来的效果累加起来,就成了两部不同的电影了。我们可以把那个人类和黑猩猩的比较作个反推,把它们看成是同样一堆电影素材的不同剪辑结果。
我并非要比较人类或者黑猩猩的优劣。假设他们在各自所属的环境里都是恰当的,但是如果是我在丛林树枝上跳来跳去,而一只黑猩猩在写这本书,那感觉就不对了。重点不在于各自的内在价值高下,而在于半中间改变策略会造成的不妥当,你如果开始时要造一个黑猩猩,半道上又决定改为造一个人,那就会弄出一个尸块缝合的弗兰肯斯坦怪物。电影中的这种例子简直比比皆是。某影片本来可以是一部不错的小众电影,对其“环境”完全恰如其分,但在摄制过程中某人突然心血来潮,对其潜力有了个膨胀的点子,结果,那电影变成了装腔作势的无聊货色。本来还是部黑猩猩电影,有人想把它弄成人,结果两者都不是了。
或者另一部电影,本来雄心勃勃想要探讨复杂微妙的话题,但大公司介入进来,命令再拍摄额外的素材,并填充进大量色情元素、动作戏,结果,影片巨大的潜力被降低,变成人也不是,猩猩也不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