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社会性质
1.服务社会
为社会服务是美国高等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并成为优良传统。由于高校的经费多半来自社会捐助,大学的领导机构校董事会并不受政府领导,董事会成员来自社会各阶层人士与州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这就保证了大学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高校的服务方式主要有:
(1)顺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科研方向,造成社会急需的各层次专业人才,使各用人单位获得竞争优势与效益。
(2)与企业合作研究开发新项目、新产品,使双方及社会均益。
(3)为政府服务,承担国防科研、基础研究,或提供调查论证,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和新思维。
(4)举办成人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长、短期培训,帮组社会、企业、职工、各级教师提高文化,更新知识。 2.科研基地
大学是美国科研的主要基地,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任务。到目前为止,美国在半个世纪里诺贝尔奖获得者超过150人,其中90%集中在大学里。
大学的科研机构主要有以下形式:
(1)研究中心或研究所、实验室。分为大学自办、与企业及其他大学合办、 政府投资官办等,主要进行尖端理论研究与实验、国防研究和跨学科重大前瞻性项目研究。
(2)工业或农业实验站。这是工科和农科大学的主要应用研究机构,全美国有60多个大型农科实验站,其中58个设于大学,主要由各级政府提供课题研究经费,其中附设许多农技推广站,负责推广。大学常与工业企业签订承包科研任务,或联合攻关,以取得企业资助。 3.教育目标
美国高等教育与大工业、高技术农业和现代产业相适应,是一种互动关系。在高教目标上,美国历来就有重学术派和重技术派之争。
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Derek Bok)在《市场中的大学——高等教育产业化》(Universities in the Marketptace: The Commerci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一书中提出高教目标如下:
(1)学好基础知识,要求一专多通;
(2)善于组织交际,掌握基本技能;
(3)至少掌握一门外语,理解不同文化和不同价值,具有宽容性格;
(4)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熟悉人类与自然和社会的依存关系,获得自知之明,为自己的未来就业和创业做出正确选择。
这些论述已形成今日美国的主流共识,归纳如下:
(1)既要重视专才教育,又要重视通才教育,把“专”建立在“通”的基础上;
(2)既要重视基础理论教育,又要重视实际技能教育,重视组织与交际才能,将知识转化为生产的才能;
(3)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创造力,以及懂得自己、把握自己、善抓机遇的能力;
(4)通晓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提高包容力,熟悉人与自然的共存共容关系,提高造福社会的愿望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