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集团的最佳筹码(3)

响力存在着,那么经济学家们对于理论及逻辑体系的建立就必然会出现错误。

在19世纪的前20年里,李嘉图就曾犯过这种错误,如果将这些错误一一列出来,相信作为21世纪的普通人而言,你也许会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但事实上那时期任何一个货币学者都几乎不可避免地会犯下同李嘉图一样的错误,所以这里完全可以将其称之为“一类错误”,以李嘉图为例,情况如下:

1811年,李嘉图以文字的形式公开反对复本位制,并认为复本位制所造成的动荡难以遏止,而唯一的补救方法则是令其中一种金属“成为唯一的衡量价值的标准尺度”;

1816年,李嘉图以文字的形式公开支持银本位制,并认为“白银因其供给和需求更为固定,所以其价值更为稳定……”此外,他对于白银在国际贸易上利于黄金的说法亦给予了肯定,原因是因为当时的贸易大国都在以白银作为价值标准,因此“从整体上看,作为货币本位,白银优于黄金,应永远作为本位货币使用”;

1819年,李嘉图在一个介于讨论与决策性质之间的会议上发表了其对于金本位制的看法,“我已了解到,机器尤为适用于银矿,因此极有可能导致这种金属的数量增加,并使其价值发生变动,而同样的原因似乎不会影响到黄金的价值。”

后来的情况,则再次无情地驳倒了李嘉图的说法,而且这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因为如果按照李嘉图的观点去看,机器以及技术在货币本位的转变中起到决定性的因素,那么全世界的金属货币体系恐怕会持续动荡乃至相继走向崩溃边缘。然而技术虽不是决定性要素,但在金属货币时期,它的影响却是不可忽视的。例如氰化法等冶金术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某一货币本位的诞生或被取代。关键问题在于,对一种技术的诞生或更新所带来的后果能否做出准确的判断,这其中的本质则依然是货币数量论,技术、矿藏、倾销对应天时、地利、人和,它们影响贵金属的数量,数量影响价值,价值影响流通,流通影响政策。这个逻辑看似简单,可当中却存在着一堆无法确定的变量,每一个变量都如同一颗埋藏在地下的定时炸弹。你永远无法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出现状况,但每一次都似乎是突如其来,其迅速程度令人咋舌。

至此,关于一种金属铸币是否可以成为本位货币的讨论已然失去了最初的意义和价值。因为金属货币时期,任何一种货币本位的转换都不是事先可以预见的,而所有的讨论都几乎可以被归为事后的反思。李嘉图屡次预言失败仅仅是这一时期大讨论中的一个小小缩影。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