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一群嗜金如命的暴徒(4)

在告别了黑暗的中世纪之后,西方资本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的繁荣。随着市场的进步,金属货币的问题日益突出,一种商品存在两种价格,而金币和银币之间没有法定的比率。也就是说,金属币的价值完全来自于金属自身的价值,以质量大小来衡量其购买力。例如当日金银比率为1∶10,而1枚金币的质量是5克,1枚银币的质量也是5克,这时候假设你要出售一只珐琅彩烟斗,价格是1枚金币的话,那么我花10枚银币一样能买得到。

这种交易方式虽然公平合理,但随着贸易的不断增大和殖民的不断扩张,金银比价的波动也越来越频繁,到了资本发展的高潮阶段,往往前一天的金银比价到了第二天就会出现波动,这个时候对于买卖双方而言就非常痛苦。

对于卖家而言,金币升值的时候商品价格便以金币为基准,银币升值则以银币为基准,而汇价的频繁波动使得卖家难以决策;对于买家而言,亦不知道下一秒应该用金币支付还是用银币支付,从而陷入苦恼之中。

假如这种情况持续下去,那么贸易市场会渐渐形成类似于金融市场的形态,大家开始在贵金属的升值与贬值上做文章,各种商品包括货币本身极易出现价格泡沫,导致市场难以稳定健康地发展。这时候,为了稳定市场,欧洲一些国家便开始制定各种货币制度。最终得到市场认可的,便是之后许多国家长期采用的银本位制与复本位制。

随着地理大发现和欧洲混战局面的渐渐平息,国际贸易变得越来越频繁。无论国家将哪一种金属货币作为本位币,都无法影响到国际市场上的平行流通,这使得国际贸易的结算出现了平行本位制下的价格动荡。

金属货币的制度革新主要凸显在货币比价的确定上。政府规定货币的比价,使其不因市场上金银比价的变动而变动,无论金银比价怎样变化,你手里大大小小不同种类的硬币都有其固定的比价,这样便有效地解决了价格波动,使市场得以稳定。但这种制度的优点也就仅限于此了,其缺点是为统治阶层提供了满足其贪婪的渠道。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