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让我们来听一听,在这场多数人认为是狙击战的货币对垒中,身为一号炮灰的希腊有何感想。当记者的镜头和话筒对准希腊前总理乔治·帕潘德里欧的时候,此君似乎有些眩晕,憋闷半晌道了句:“希腊有能力偿还债务。”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个悲剧。这件事情,如果把所有的细节全部模糊掉,只留下主线,那么大致如下:A欠别人钱答应10-15年还给人家,结果现在10年过去了,某权威机构经过调查研究证实A还不上这笔钱,顿时媒体蜂拥而至,好似一群苍蝇发现了一只鸡蛋上的裂缝那样兴奋。在聚光灯下,A沉默半晌,然后表示自己有能力还钱,其省略语示意你们不要再跟着起哄了,我已经够苦了。其实聚光灯前的这份辛酸远不能够说明什么,这仅仅是表面文章而已。乔治·帕潘德里欧最大的痛苦在于,连他自己都不晓得怎么就落到了这步田地。假如一个人被人从背后一枪崩了,他连回头看看的机会都没有,九泉之下死不瞑目,这可谓是一种不幸;但假使一个人被人坑得倾家荡产,而当他看到自己的仇家时却以为是朋友,相信哀莫大于此。
如果你说你未曾经历过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的大萧条,也未曾感受过80年代“黑色星期一”带来的恐慌。那么好说,虽然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离我们很遥远,但自欧元完败的那一刻起,大通胀时代便在下一站恭候着你的大驾,无论你是去是留,它就在那里,不离不弃。
这一切如果从头去看,恐怕得让时光倒流至少一个世纪。越是浮躁的时代,观众越是没有耐心。你很难想象一个老主妇会坐在电视机旁听这种老掉牙的故事而不会愤怒地将鞋子扔向荧幕,所以不如先来看看结果。结果就是,美联储的那群精英们在过去的3年里,连续两次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应对金融风暴:
No.1时间:2008年底至2009年初
效果:无中生有出约10000亿美金
No.2时间:2010年底至2011年中
效果:无中生有出约6000亿美金
不得不说,制定出这两次量化宽松政策的人是活雷锋。你说你缺钱了,那么我来帮你印。于是大家纷纷拭目以待,像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不是人人都能遇到的。
还记得我们过去所学过的课本里有一项关于价格理论的概念,这个概念里有两条线,分别代表供给与需求。老师给我们讲,当供给大于需求或者供给小于需求时,价格会如何变化。但当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世界的时候,我们发现教科书唯一珍贵的是那些纸张,除此以外它的内容把我们彻底搞糊涂了,让我们原本渐渐有些明亮的双眼又再度患上了近视症。
货币的供给大于实际需求——通货膨胀,概念一贯如此,但问题来了,美国连续两次的量化宽松为什么非但没有使其发生通货膨胀反令其物价下降了呢?这个时候如果你还像个白痴一样盯着供给与需求的两条线,那么我会为你默哀3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