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祥女士是位有心人,她有一个大愿望:希望曾经在我们生活中呈现过的传统文化中各种美的面貌不要从我们记忆里消失,因而下足工夫,编撰了这本《传家》。这是一本美的百科全书,她把我们传统文化映浮在日常生活中的花容月貌,用文字记载、用图片定格,长久保留下来。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汉声杂志有一群有理想抱负的文化工作者,曾经深入民间,把民间艺术、民间习俗,用生动的文字及精美的摄影、图画,撮其精要,记录下来,采撷范围由台湾及于大陆各省。汉声出版的书籍美不胜收,曾经影响了整一代的台湾人,尤其是儿童教育,更加深远。汉声的《中国童话》、《儿童小百科》系列,是当年许多台湾家庭必备之书。汉声对于我们民族的文化薪传,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这项工作,在台湾近年来,似乎停顿下来了。任祥女士不惜工本,出版《传家》,大概是想继续汉声当年文化薪传的工作吧。
不晓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这个民族的审美观似乎出了问题,我们传统文化中明明有很多很美的事物,我们不懂得欣赏了,而一些外来的东西,有的其实并不美,却视为珍物从头到脚穿戴起来。因为审美的混淆,我们日常衣食住行所表现出来的,也显得有些混乱,缺乏一项文化上的审美标准。任祥女士的《传家》对我们当今的混乱美学,可能起到一些示范作用。
大概很少人能够像任祥女士那样,肯花如此多的心血,每一项项目都能搜集无穷的资料,精挑细选,然后以详尽的图表,标明分类,最后在文字解说上,附以精美影像,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光看书中图片影像,已经饱餐秀色──连我们日常食用的米饭,竟也有说不完的故事,拍出米粒颗颗晶莹的艺术照片来。翻阅《传家》令人惊异的是,原来台湾民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存,竟如此丰富。大陆因为经过“文革”破“四旧”的运动,传统文化有断层的现象。但有的传统文化传到台湾,却逢再造生机。例如佛教,因几位高僧东渡,而在台湾再度兴扬。又如大陆各种菜系在台湾另外开花结果,台北鼎泰丰的小笼包竟返转原生地上海大出风头。从历史长远的眼光看来,“中国传统文化在台湾再造”,可能是台湾对整个中华民族的一大贡献。而任祥女士这本《传家》却有意无意地在很多细微的地方解说了这个现象。
任祥女士对传统文化之美特别敏感,其来有自。她的高堂便是鼎鼎有名的台湾菊坛祭酒顾正秋老师。顾正秋老师的京剧艺术便充分展示了我们传统文化美之极致。我在少年时期,有幸在台北永乐戏院观赏过顾正秋老师的代表作《锁麟囊》,一段“流水”回肠荡气,高遏行云,至今萦绕难忘,任祥女士自幼耳渲目染,难怪能够编撰出如此美轮美奂的图画书来,《传家》起因于“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