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外出工作(2)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希望外出工作的女性倾向于结婚以后较早生育宝宝,然后他们在孩子1到6岁时出去工作,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都是先在事业上打个好基础,然后在30岁左右的时候再要宝宝。这样一来,她们首先不用担心自己是否有能力保住一份好工作,当宝宝出生的时候,妈妈处境就会比较有利,可以决定自己是早日回到全职或兼职工作中去,还是抽出一年或更长时间来全职照顾宝宝,直到孩子准备好3岁时去托儿所,5岁去学前班,6岁去上学。那时爸爸的收入可能会更多,也可以在财力上支持妈妈暂时放下工作。

研究表明,“要趁年轻身强力壮时生育宝宝”这样的老观念并不一定在理,一般来说,年纪大一些的父母更加灵活、宽容,更能理解别人,也乐于照顾孩子。

3岁以内的婴幼儿对于与亲密照料者的分离是高度敏感的;6个月大的宝宝如果突然离开妈妈被留在一个陌生人身边,他会陷入情绪压抑之中;2岁到2岁半之间的宝宝如果突然被妈妈交给一个陌生的照料者,他就会变得闷闷不乐。孩子的情绪失落程度只有在妈妈回来时才会暴露出来,他会扑到妈妈怀里紧紧粘着她;妈妈要是去别的房间,他会放声大哭;妈妈不在时他能接受保姆的照顾,而现在则会把保姆推开;该睡觉了,当妈妈把他放进小床里时,他会牢牢地抓住妈妈不放,如果妈妈把自己松脱开来向房门口走去,这个以前从没有爬出过小床的两岁宝宝,就会毫不犹豫地翻跃过床栏向妈妈追去。受过这种惊吓的孩子大约需要几个月时间才能恢复安全感。

解决方法是至少要用两个星期或更长时间为亲子分离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宝宝逐步熟悉保姆或其他替代妈妈的照料者。这个人可以在一个星期内逐渐延长到家里来的时间,但不要试图直接去照顾宝宝,只是在与宝宝保持距离的情况下和他交上朋友。当宝宝接受了她时,就可以帮宝宝穿衣服或者拿吃的东西。这一步进展顺利的话,妈妈就可以离开家一会儿,不要超过半个小时,第二天离开1个小时,如此这般,渐渐延长妈妈离家的时间。如果孩子对妈妈离开有任何惊慌害怕的表现,临时看护人就应该退避,让这个适应的过程再放慢一些。

如果是送宝宝去家庭日托,这个原则也同样适用:宝宝和妈妈一起短时间地参观几次日托场所,直到宝宝在那里感觉像在家里一样轻松自在,然后妈妈可以离开他半小时并逐渐延长她离开的时间。这个办法看起来在时间和资金上投入都比较多,但是这对避免宝宝的分离恐慌是非常值得的,否则这种负面情绪会给他带来几个月的影响,而且也许还会让妈妈无法再外出工作了。

宝宝3岁以后发生分离焦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但是我还是建议要让他们逐渐熟悉日托中心,至少前几天里要看看宝宝的适应情况如何,然后再视情况决定进展的快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