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个不信邪的律师
“韦哥!”贾跃如坐上驾驶座叫道。
副驾座上一个五十开外的人用手在他方向盘上拍了一下。
“唔,错了,韦律师。”贾跃如一伸舌头,连连赔不是。他记起一月前见他的情形,当他把名片递上,韦韬看了看后说道:“唔,就是那个合同纠纷的案子,坐吧。”当他说“韦哥……”还没坐下时,立刻被打断:“这儿没有韦哥,叫韦律师!”贾跃如像弹簧一样站起来,感到很不自在。而今,没有特别的上下级关系时,人们不喜欢叫名字与职务,喜欢称哥姐,这显得亲切,一下拉近了距离。何况他们的朋友早已穿针引线,又是第一次见面,干吗这么不给面子呢。他想起唐总之所以定韦韬这个律师代理,除了他收费合理外,就说此人有骨气,不是那种见风使舵,甚至吃里爬外的人,今天他有感受了。不高兴,就拍桌子,不,扭方向盘,更厉害。
“去哪儿?”韦韬问。
“钓鱼台。”贾跃如说。
“钓鱼可以,但不要来其他的。”
“韦律师,有幸同你一起钓鱼,其他的也安插不进呀。”贾跃如见韦韬的嘴角微微向上提了一下,知道他动了心。便问道:“要不要回你家拿行头?”
十多年前,韦韬在司法局任科长,在B市公检法小圈子内,谁都知道“渔网子”韦韬。那时机关兴起了一股钓鱼热,凡不愿、不敢卷进那股涉黄、泛黄、搓麻将激流的干部,都加入了浩浩荡荡的钓鱼队伍。一到周末,骑单车的、开小车的、搭公共汽车的各色人马就从城市到农村钓鱼去了。附近的农家乐多有专门的鱼塘提供钓鱼服务,并且可以“钓鱼自得”。这就比在家斗地主、搓麻将高出一个档次:既有博弈刺激,又可锻炼身体,还不被老婆清理,何乐而不为?但一般的人凑热闹的多,得实惠的少,像韦韬这样,每次非钓它10斤8斤的,简直可称之为“钓鱼状元”了!因此人们送了他“渔网子”的绰号。有一次,此公身手不凡,才半天就拉了别人28斤鱼,其中一条金色大鲤鱼足足有4斤1两重!全场轰动了,弄得农家乐老板心疼呀!这哪儿是钓鱼,分明是网鱼吗!于是麻烦也就出来了,他这个骑单车的人,如何在盛夏用装水的塑料袋将这28斤鱼弄回去?这时有三种办法可供选择:一是略施特权叫一个小车送回去,他不干;二是酬劳钓鱼的哥们(尤其是来了半天也没钓到一条鱼的),分给大家,他不愿;三是爱护野生动物,放回鱼塘,他心痛。那天农家乐生意特好,来玩的人多,韦韬竟然将他钓的几十斤鱼卖给了食堂,赚了一笔钱!事后有人笑他太抠门。他说,别乱了章法!不过,韦韬从此名声大振,都说他的渔竿、鱼饵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