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士革出境·入境(39)

19

转眼就是年底,紧张的紧张,兴奋的兴奋。因为《旅程》杂志社又要和员工重签劳动合同了。

这天,要开杂志社年终总结会,注定不会平静。这天,李黎的主要工作还包括端茶送水。

《旅程》编辑部里,除了管理人员和设计、网络部门的员工,其他的编辑是不坐班的,随时待命。虽然免不了要来办公室,但这也是编辑工作小恩小惠的吸引力之一。加上周自横他们经常外出,所以除了每个月的选题会、上期杂志评刊会和韩治发明的“务虚会”之外,全体到齐的机会并不多。

今天,年终总结会,人很齐。不过有几个面孔已经不见了,韩治没有和他们续签合同。

李黎再次推门进会议室的时候,里面已经没了人声嘈杂,韩治示意她坐下,“等会儿再续水。”他小声说。

李黎不露声色,但是她把这看做对自己的一种肯定。没有多少人为这种小事关照她,她就像复印机、传真机、电话的外设,接上电源就开始工作,没有喜怒声色,这就是她的位置。虽然离老板最近,但是和谁都有点儿远。

她是拿一个月800元的固定工资进来的。家里有一个患精神病的母亲,一个失了踪的爹,还有一个养大她但离她很远的舅舅。

刚来北京那天,她看着不夜的建国门立交桥,在心里说了一句:“就为了这些明亮的灯光,我死也要留下!”

那天,也像今天这样,冷得彻骨。

“总结就上面那么多,有些话我不用说大家也明白,我们是业界创刊最早的专业旅游消费杂志社。”韩治总是不忘提醒大家杂志的定位,“人家都在看着我们,明年我们只有加倍努力。”他浑厚的男低音格外掷地有声。

“老规矩,《旅程》杂志2001年总编贡献奖,1 000块。”会议室更加安静,这不仅仅是钱的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