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能呈现蒋介石政府“金陵王气黯然收”的实况,就是龚老的回忆录。西方媒体有句名言“新闻是历史的初(粗)稿”(Journalism is the first rough draft of history)。龚老的前半辈子在第一线跑新闻,从南京、庐山、延安、徐蚌会战(淮海战役)、撤退台湾、韩战接俘到欧洲行脚和观察新大陆,一直在为历史写初稿,数十年如一日。充分体验到孔尚任所说的:“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龚老的“历史初稿”写得引人入胜,为后人提供最有价值、最有兴味的文字纪录。“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龚老把他所亲历亲见亲闻的近代中国的“旧境”,立体式地呈现出来,功若史家。
认识龚老近三十年,谊兼师友,我从这位新闻界老前辈的言谈与著作里增进了不少知识。记得当年曾问过龚老“传奇性”的多笔画名字。他幽默地说,小时候每逢考试,他总是吃亏,要花很多时间写名字。等到写完名字,别的同学已答了一大堆题目。因此,他决定不让其后代“重蹈覆辙”,乃将三个子女取名一才(长子)、又才(次子)、珊才(女儿)。这三“才”,个个都杰出而孝顺,尤其是珊才,住在纽约市郊,常探访父母,并接至乡间度周末。龚老和夫人杨惜玉女士都是忠厚的长者,他们有优秀的子女,又有幸福的晚年。即使从《中央日报》退休后未拿到分文退休金,亦无损于龚老的达观与福分。
多年来,我一直关心这本书的出版,曾在时报为龚老编过两本回忆录的主编李潍美(亦曾为我编过五本书,现已转到大块出版社),这次发挥了“催生”之功。卫城出版社总编辑庄瑞琳是个有远见而又具历史素养的编辑人,看到书稿即首肯出书。
在龚老伉俪欢度八八米寿之际,我们三个晚辈为两位寿星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当作衷心的贺礼。
林博文
前《中国时报》主笔,现为自由撰稿人
二○一一年九月七日凌晨于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