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香炉源流(27)

91 《邛窑古陶瓷研究》,页263。

92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启封中原文明——二十世纪河南考古大发现》,页249,河南人民出版社二○○二年。

93 《大正藏》,第四十五卷,页801。

94 《宋代耀州窑址》,页327,彩版一○:1。

95 《鑑山主以天圣宣赐行道者五百金装罗汉青甆香炉为示复用韵》,《全宋诗》,册四九,页30497。

96 《福建博物院文物珍品》,图六五。按图版说明作“影青釉莲花尊”。

97 《全宋诗》,册一七,页11533。

98 《全宋诗》,册四一,页26018。

99 《全宋诗》,册六五,页41017。又宋郑刚中《焚香》句云“五月黄梅烂,书润幽斋湿。柏子探枯花,松脂得明粒。覆火纸灰深,古鼎孤烟立。翛然便假寐,万虑无相及”(《全宋诗》,册三○,页19120);叶茵《偶成》句云“世事如今不可知,相逢茶罢且吟诗。无风古鼎香烟直,未午空庭树影迟”(《全宋诗》,册六一,页38228),皆咏其事。

100 器形小,是汝窑产品的特色之一。而御用汝窑的烧造工艺则首先表现在窑炉、窑具和模具的变化。初期的窑炉基本沿用民窑的马蹄形,此际每窑可装器三十件左右,至御用汝窑的鼎盛期,原来的马蹄形大窑炉改为椭圆形小窑炉,每窑只能装烧与二十厘米左右的匣钵配套的器物十件(郭木森《浅谈汝窑、官窑与汝州张公巷窑》,页9,《中国古陶瓷研究》第七辑,紫禁城出版社二○○一年)。汝窑各类器物高度因多在十几厘米至二十三厘米之间,而很少有大件。南宋官窑青瓷和龙泉窑青瓷也以制作精致灵巧的小型器件为主,此则由其薄胎厚釉的工艺特色所决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