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香炉源流(15)

元代出自龙泉窑的仿古式小香炉大体承袭宋代形制,但少了秀逸之气。杭州老东岳元大德六年鲜于枢墓出土的龙泉窑三足炉,高9.9厘米,鼓腹,圜底,束颈两侧贴附双耳,炉身上饰双弦纹,下饰单弦纹,下边三个兽头足111,同宋代风格的区别已经十分明显(图3-41-1)。另一种元代常见的造型,可以北京元大都遗址出土的青白釉三足炉为例,炉身造型仿古青铜分裆鬲,上面装饰饕餮纹,一对高耸在口沿之外的直耳贴附在束颈两侧,通高29.5厘米112(图3-42-1)。此类样式在金代磁州窑枕的装饰图案中已经出现,如河北磁县观台镇出土的一件长方形白地黑花人物故事枕上所见者113(图3-42-2)。钧窑香炉则可代表金元以来的另一种风格,即造型的极见敦厚,即便高矮在十厘米以下的小炉。河南新安县夹沟窑址出土的元天蓝釉三足炉,高9.9厘米,束颈,扁圆腹,下边三个露胎小矮足。尺寸虽小,却特别有一种饱满厚实的效果114(图3-41-2)。

明清香炉的制作,材质多样,样式则以仿古为主,瓷炉不必说,即铜、玉、珐琅等,也多如此。故宫博物院藏明早期掐丝珐琅炉,高9.3厘米,白色珐琅釉为地,口沿一周彩云,炉身是红了叶尖的葡萄叶和大串的紫葡萄,炉底饰菊花115(图3-43)。其造型,则同《宣德彝器图谱》中的冲耳乳炉完全一致。

受宋代仿古瓷炉影响最深的可以说是明代“宣德炉”的制作,当然若论工艺,它又别是一项出色的创造。宣德三年,帝敕谕工部曰,以“郊坛、宗庙以及内廷所在陈设鼎彝虽为先朝遗器,式范非古,用是深系朕怀。今有暹逻国剌迦满蔼者所贡洋铜,厥号风磨,色同阳迈,朕思所用堪铸鼎彝,以供郊坛、宗庙以及内廷之用。今着礼部会同司礼监并尔工部等参酌机宜,将应铸鼎彝,可照《博古》、《考古》诸书,并内库所藏柴、汝、官、哥、均、定等窑器皿款式典雅者,照式铸来”116。阳迈即紫磨金,金之佳者,“中国谓紫磨金,夷俗谓之杨迈”117。暹逻国风磨铜,《宣德彝器图谱》卷上称作“暹罗国风磨生矿洋铜”,便是黄铜。制作宣德炉用的是合金,成分主要是铜与锌与  锡118。此精炼黄铜,其最者至于十二炼。铜液至五、六炼时,即已色如良金,若十二炼,则一斤铜液止剩得四两精铜,铸出铜器自然铜质精美119,而且很小的一件,掂在手里,也会有意外的重实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