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君说:“既然大家都这么说,那就这么办。”
于是,董贤瞬间从天上掉到了井里。他自知斗不过王莽,害怕受到更深重的打击,当天便服毒自杀,追随汉哀帝而去了。
董贤一死,大司马的位子就空了出来。王政君便请群臣举荐大司马人选。
其实这事儿就像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不管论资历论能力还是论声望论靠山,这位子都非王莽莫属,王政君之所以走这个过场,不过是想给人留下一个尊重朝中群臣的好印象罢了。
群臣中,大部分人都看透了这场戏。于是,大司徒孔光和大司空彭宣首先表明态度,一致推选王莽。这二位是大司马之外权力最大的官员,他们的话还是很有分量的。地位在这二者之下的大臣们当然也是随声附和。
不过,也有不识趣的。比如,前将军何武和后将军公孙禄就玩起了互相推荐的游戏。军人就是军人,军事思维发达,政治思维却极其简单。这哥儿俩的儿戏,除了留下笑柄,还为自己的仕途画上了休止符——这是后话了。
就这样,在几乎全票的拥护下,时隔四年,王莽重新坐上了大司马的位子。他睥睨天下,壮怀激烈。
局势算是彻底稳定下来了,剩下的大事就是选皇帝了。选来选去,最终选定了9岁的中山王刘衎,史称汉平帝。刘衎是汉成帝的侄子,汉哀帝的堂兄弟。
为什么要选一个9岁的孩子呢?难道汉成帝的侄子中就没有成年人?没错,还真就没有。
成帝的老爸元帝一共生了仨儿子:成帝刘骜、定陶恭王刘康、中山孝王刘兴。其中,汉成帝绝后。刘康只有一子刘欣,即汉哀帝。刘兴也只有一子,即汉平帝。
选汉成帝的接班人,当然得从他最亲近的关系中选,所以,也就只能是9岁的刘衎了。
可怜堂堂大汉朝,皇室人丁竟然如此凋零。从历朝历代来看,帝王的子嗣难继之时,也就离这个朝代的灭亡不远了。
平帝即位后,由于年龄太小,无法担任起一个皇帝的日常工作,王政君就替他临朝理政,而具体的政务则全权交给王莽处理。
一朝天子一朝臣。王莽重掌大权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付汉哀帝的那些外戚权臣。他大肆罗织罪名,将丁氏、傅氏的亲属们以及亲近董贤的臣子们全部罢免,并将他们赶出长安城,流放到了荒野之地。
另外,吸取汉哀帝时的教训,严禁平帝的亲属进入长安,让他们老老实实地待在原来的封地上,以免形成新的外戚之患,威胁到他的地位。
干完这些事儿后,王莽环顾四周,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嗯,整个世界清静了。